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图片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前身是194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担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学校从天津迁到北京,为中国工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培养了建国后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北京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下设14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16个普通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288人,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左右。[1]。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类型
政法
属性
中央部属高校。主管部门
中华全国总工会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高圆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办学条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现有全职在编教师288人,其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人员269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32人,教授26人,副教授89人,硕士生导师38人。在职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3]
北京市教学名师:彭恒军、李德齐、姜 颖、刘玉方[4]
北京市市级教学团队 |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刘玉方 | 2009年 |
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李双 | 2008年[5]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系设置
校园风光(25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14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16个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涵盖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1]
院系专业 | ||
教学系部 | 专业设置 | |
公共管理系 | 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 |
法学系 | 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 |
劳动关系系 |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 | |
文化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 | |
安全工程系 | 安全工程(劳动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方向) | |
经济管理系 | 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
工会学院 |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 | |
高职学院 | 酒店管理 | |
基础部 | - | |
外语教学部 | - | |
干部培训学院 | - | |
继续教育学院 | -[6]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建设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主编和参编的教材和辅助教材50部,其中《中国劳动关系学》和《企业文化学概论》两部教材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1]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6]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1]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6]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劳动法(姜颖)[7]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1]
硕士专业学位点:公共管理(劳动关系方向、工会工作方向)[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对外交流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保持经常性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并与日本爱知大学、俄罗斯劳动与社会关系学院、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越南工会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白俄罗斯劳动与国际关系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研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4月,学校下设14个校级研究所,以及全国性学术团体1个。[8]
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工会学研究会[8]
研究所 | ||
序号 | 名称 | |
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研究所 |
2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教育研究所 |
3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企业发展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
4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所 |
5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科学与管理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所 |
6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力市场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研究所 |
项目研究所 | ||
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工研究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职工社会工作研究所[8]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成果
2003-2014年,学校累计获得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3部,学院教学科研人员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319篇,其中被ssci和cssci收录的论文达到17篇。[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学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运学术理论刊物。入选“工运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劳动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2010-2011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刊。[9]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书总量为70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种。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ebsco、中国安全网、中国劳动网、北大法意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库、还有超星、书生电子图书,加入各类文献保障体系,包括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1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训
“刚健创新、和而不同”
释义:“刚健创新”,源于《周易》。“君子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大学教育的根本,是致人于刚健善美,出人于精神荒寒。在知识求索的进程中,培育宏扬君子的品德,刚健笃实,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进取有为,养成以社稷民生为己任的浩然正气。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和是“一”,和而不同是“一”中包含多元,既不失准则又包容并存。劳动关系三方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应倡导坚持原则而又善于协调,正视差异而能和睦相处,尊重多元而求公平正义。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1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徽
校徽含义:校徽圆形中间图案,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徽,寓意学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该图案选用汉字“中”、“工”两字,经艺术造型呈圆形重叠组成,并在两字外加一圆线,象征学校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
校徽圆形边缘以中英文标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便于识别、记忆和交流。
校徽。现任校长
刘向兵
知名校友
高圆圆
主管部门
中华全国总工会
硕士点
1 个
校 训
刚健创新 和而不同
主要院系
工会学院、经济管理系、文化传播学院等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学校代码
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