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毕业证)照片哪有不错果然好用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前身系1920年成立的铜仁明德中学,1978年,成立铜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铜仁地区教育学院并入,更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仁学院。铜仁学院,位于“西部名城”贵州省铜仁市,是一所省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截止2014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51.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图书283.3万册;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37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总数8330人,其中本科生8071人,少数民族学生占55.3%;教职工771人,其中专任教师526人,兼职教师7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333人、高级职称302人。。校 训
明德博学,求实创新
校 歌
梦开始的地方
主要院系
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校地址
铜仁市清水大道103号
学校代码
10665
主要奖项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
贵州省大学生校园文化先进集体
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组织奖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简 称
铜院
创办时间
2006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属 性
普通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铜仁
现任校长
侯长林。主管部门
贵州省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张蕾、李永芳。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铜仁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属性
普通高等院校。[3-4]
招生层次 | 门类 | 专业名称 |
本科专业 | 经济学 | 金融工程 |
法学 | 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 |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 | |
文学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 | |
历史学 | 历史学 |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统计学 | |
工学 | 材料物理、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 | |
农学 | 园林、水产养殖学 | |
管理学 | 农村区域发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
艺术学 | 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 |
专科专业 | 财经 | 电子商务 |
旅游 | 旅游管理 | |
公共事业 | 心理咨询 | |
文化教育 | 英语教育、初等教育、舞蹈教育 | |
法律 | 法律文秘 |
铜仁学院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771人,其中专任教师526
铜仁学院
人,兼职教师7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333人、高级职称302人。教师中有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人,省内外高校专、兼职硕士生导师24人,市管专家10人,校级教学名师8人、中青年教学骨干15人、专业带头人31人、学术带头人3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2人、校级教学团队13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2]
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5]、锰矿深加工及其下游产品开发应用科研创新团队[6]等
双高人才
侯长林、罗红芳、洪頵、田兴斌、宋谋胜、刘利华[7]
市管专家
侯长林、崔德虎、罗静、梁正海、宋谋胜、罗中玺、田兴斌[7]
铜仁学院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2]
省级特色专业(2个):应用物理学、农村区域发展[5]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等[8]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
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农村区域发展[8]
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9]
序号 | 所属系部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1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 动物学 | 冉辉 |
2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 物理化学 | 舒华 |
3 | 外语系 | 商务交际英语 | 刘利华 |
4 | 体育系 | 体育概论 | 张学飞 |
5 | 教育科学系 | 学前教育学 | 洪頵 |
6 |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 农产品营销 | 吴玉宝 |
7 | 音乐系 | 声乐教学与演唱 | 邬小中 |
8 | 物理与应用工程系 | 力学 | 樊丽娟 |
9 | 法律与政史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皮坤乾 |
10 | 美术系 | 中小学美术教学理论 | 李洁 |
教学成果
贵州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10]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获奖情况 |
文化视阈下加强高校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课程“德教”“智教”“能教”的思考与实践 | 萧黎明 贾文凤 田黎星 水 纹 陈明霞等 | 二等奖 |
近代物理学教学思考及改革实践 | 祝娅 秦伟 | 三等奖 |
教育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 洪頵 | 三等奖 |
基于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 田兴斌 魏艳 张凤祥 吴晓玲 | 三等奖 |
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与策划方向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 | 龙庆华 谭世刚 孙飞 | 三等奖 |
铜仁学院历史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杨兴英 高应达 李锦伟 李怡静 黄尚文 | 三等奖 |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张景春 | 三等奖 |
铜仁学院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支持学科2个。[2]
省级重点学科(1个):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2个):凝聚态物理、民族文化遗产学[5]
铜仁学院对外交流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南方大学密西西比
铜仁学院(5
学院、杰克逊州立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斯巴顿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南大学、河海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大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等23所国内高校实施多元化合作交流。2013年选派10名学生赴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学校,新招45名东盟留学生,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尝试。与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公司、东太集团等40余家企业和各市县政府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师生多次承担地方各类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策划、主创、演艺等任务,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
铜仁学院所获荣誉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贵州省2012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等次;贵州省高校2012年目标绩效考核“二等奖”。[11]
铜仁学院学术研究
铜仁学院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6月,学校设有省高校重点特色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培育)1个、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1个。[2]
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材料制备新技术与应用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5]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贵州省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纳米材料及器件应用工程中心[5-6]
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水产养殖省高校工程中心[5]
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锰矿资源利用产学研基地、武陵山野菜引种繁殖产学研基地、梵净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产学研基地[5]、梵净山特色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产学研基地[6]
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培育)(1个):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5]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5]
校级科研机构
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佛教文化研究院、乌江文化产业研究院、武陵山区农村问题研究中心、黔东地缘与语言研究中心、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研究所、铜仁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
铜仁学院科研成果
2012年,学院科研立项1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经费15万;省部级项目48项,经费292.3万元,较2011年的10项增加了38项,增幅达380%,省级项目经费较2011年的47.3万元增加了245万元,增幅高达517.97%。[12]
2013年,学院获国家人文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13]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承担课题89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人文社科奖、教学成果奖58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文5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35篇;专著35部,主、参编教材96本。教师出版教材和著作54部,科研立项数339项(国家级10项)。[2]
铜仁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铜仁学院图书馆有藏书356万余册,其中馆藏纸质文献近73.9万册,电子图书283.3万册,自有数据库8个,试用数据库12个,形成了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相结合的馆藏体系。2005年,图书馆全部实现了图书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有专用服务器8台,磁盘阵列存储空间达32tb,数字资源实际容量13.3tb。2011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并成为calis三期建设第一批ccc(外文期刊服务)示范馆。[14]
学术期刊
《铜仁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铜仁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2年《铜仁师专学报》更名为《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学报更名为《铜仁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武陵论坛,乌江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政治与法律,哲学天地,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艺术与体育研究,红学大观园,方言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研究,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曾获中国优秀期刊奖。[15]
铜仁学院文化传统
铜仁学院学校标志
校训
明德致用
“ 明德 致用”作为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突出了学院人才培养方向,概括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师生的共同愿望。
明德:
铜仁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美国人创办的明德中学,“明德”体现了
校园风光(15
学院的办学历史渊源。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大的学问,在于弘扬大的德行。德育为教育之灵魂,“明德”二字强调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凸显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学院秉承“明德”精髓,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引导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己立人,把“明德”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致用:
致用是一种重要的治学态度,强调了学院师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注重运用,学用结合。
校训“明德 致用”, 既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学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学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的素质教育理念,又符合当今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彰显了学院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16]
校徽
解读:
校徽以万卷书堆积而成铜仁梵净山蘑菇石为主体造型,一方面突出了铜仁学院所处的地域特
校徽
征——武陵山主峰梵净山脚下,另一方面凸显了铜仁学院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能力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
“1920年”字样说明铜仁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明德中学;字样置于代表阶梯线条之下,不仅凸显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积淀,也寓意了学院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办学之路。
选择蓝色为院标的主色调,体现了学院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积淀。蓝色具有包容性和综合性的特征。[17]
校歌
歌词:
武陵深处鸟语花香,十里锦江碧波荡漾,百年学府源远流长,辛勤耕耘孕育栋梁。传承明德
薪火,书写春秋诗行,弘扬时代精神,追求远大理想。啊!铜仁学院,梦开始的地方,我们风华正茂,激情飞扬。啊!铜仁学院,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奋发图强,展翅翱翔,展翅翱翔。[18]
铜仁学院校园文化
学校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截止2014年,学校组建各类学生社团60个,其中省级优秀社团7个,形成了校园文化月活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一系一品牌、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文化特色。涌现出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的学生张蕾、荣获国家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和贵州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称号的教师李怡净等一大批优秀师生。2012年,学校荣获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2]
铜仁学院学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