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攻略 » 正文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证|样板(模板)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筹建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负责筹建,1959年正式建校。中科院院长属 性

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

上海市

校庆日

5月19日

地 址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城中路20号

知名校友

杨雄里、林国强、郭本瑜、孙晋良、周慕尧、王林鹤、王生洪、郭礼和等。1959年4月1日,中科院上海分院党委向中共上海市委报告建校工作情况,要求正式选定校址。学校计划设12个系,28个专业。

1959年9月13日新民晚报:上海科技大学正式诞生

1959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陪同苏联科学院代表团来沪,应上海分院党委书记王仲良之请,挥毫题写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名。5月19日,上海市委批复同意将欧阳路221号作为学校的临时校址,校舍暂与上海机电设计院共用;同时,市委确定正式校址放在规划中的科学卫星城嘉定(5月19日后被学校确定为校庆纪念日)。7月1日,启用“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印。9月14日,学校在虹口欧阳路221号临时校址挂牌。

市委任命周仁为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任命刘芳为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

1959年9月4日,中共上海市委任命周仁为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任命刘芳为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学校的日常工作由刘芳主持。市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教卫部、市高教局从各单位抽调大批干部、教师,进入上海科技大学各个工作部门,使学校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学校组建了基本建设工作班子,在嘉定南门新址,指挥建筑工程队伍日夜施工,建设校舍。

1959年秋,学校招收426名新生,在欧阳路临时校址报到。9月12日,学校举行首次入学典礼,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兼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周仁主持了典礼;上海市副市长兼市科委主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刘述周,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冯德培等到会祝贺,勉励师生员工同心协力,办好上海科技大学。

1959年正式建校之初,上海科技大学设有原子能系(包括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2个专业)、无线电电子学系(包括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及计算技术2个专业,后分出自动化系)、技术物理系、力学系、化学冶金及物理冶金系(包括化学冶金、物理冶金2个专业)、元素有机化学系、硅酸盐化学及工学系、生物物理化学系等8个系,11个本科专业,学制五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除了有关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严东生、谢希德、王应睐、邹元爔、汪猷、黄耀曾、王希季、程晓伍、李珩等科学家曾兼任系主任以外,学校还聘请卢鹤绂、汤定元、张家骅、汪厚基等38位科学家先后来学校兼任教授。这些科学家大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直接给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959年周仁校长主持上海科大首届开学典礼

1960年6月28日,上海市委同意上海科技大学从生产部门选拔招收先进工人学习科学技术的意见,学校创办了工人班。市属各局及下属工厂党组织极为重视,当年即招收工人学生251名,其中党员占50.2%,团员占41%,全国、上海市和有关局的劳动模范占15.9%。全国劳动模范王林鹤、杨新富、谈山林、李福祥,都是工人班的首批学生。

1960年9月,学校从欧阳路临时校址全部迁至嘉定南门城中路20号。在嘉定校舍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员工轮流分班参加建校劳动。

建校初期的上海科大嘉定校门(3张)

1963年1月12日,校党委向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科委发文请示,根据学校几年来的建设实践和国防科委六院校专业调整会议精神,拟将我校专业进行调整,计划设6个系、13个本科专业:一,工程力学系,下设火箭总体设计、火箭弹提制造工艺、火箭发动机制造工艺三个专业;二,物理系,下设固体物理、金属物理、原子物理三个专业;三,无线电电子学系,设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技术两个专业;四,化学系,下设有机化学、硅酸盐化学和物理、放射化学三个专业;五,数学系,下设计算数学专业;六,自动化系,下设工业自动化专业。2月,市委、市科委同意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党委的请示。7月20日,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第一届毕业生8个系12个专业430名同学。当年有工程力学系、物理系、冶金系、无线电系、化学化工系、硅酸盐系、数学系、自动化系、理化系等9个系招生。

1964年,国家科委根据国家外事工作的需要,批准上海科技大学设立外语进修部,专门为国家科委指派的大学毕业生培训外语或第二外语。

1965年8月30日,学校召开师生代表会议,传达毛主席春节讲话和“七·三”指示。会议提出减轻学生负担,贯彻劳逸结合。对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采取“急刹车”的办法,压缩学生的活动总量。本学期初定总量每周上课与自习不得超过48小时。要根据“少而精”原则修改教学计划,开展教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提倡开卷考试,取消期中考试等等。

1964至1966年间,学校的科研力度不断增强,与各研究所和工厂企业的科研协作进一步展开。1966年2月,上海市副市长宋季文到校作报告说:“上海市争取于70年代在部分产品方面赶超世界水平,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在这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特别是高压容器(便携肩发导弹)、雷达、新型合金钢等研究方面应起主要作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原来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进行,招生停止。

1968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从科技系统(时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科学技术组)划出,改为隶属文教系统(时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文教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割断了关系。同年,外语进修部被撤销,部分教师调离,部分教师归属上海科技大学教务处下属的外语教研室。同年,上海科技大学革命委员会成立并接管学校工作。

1970年,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使学生接受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教育。

1959年7月1日启用校印

1972年,学校一些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专业学科被撤、并、调。上海机械学院稀有及有色金属冶金、无线电技术及设备2个专业并入,上述两个专业分别于1973年和1978年又迁回机械学院。

1973年1月,生物物理化学系调入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同年,学校党委重新成立,校级、处级干部逐步被“解放”、“结合”,教学秩序也逐渐恢复。

1974年12月20日,学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联调初步成立。kd-723电子计算机于1972年开始制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唱出了《东方红》。“文革”期间,学校也进行了50余项技术革新、新产品设计研制和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和试制。

1977年,学校先后完成12项重点科研项目,主要有“微波测量油层含水饱和度”、“超薄切片机”、“新型太阳能电池”等。青年教师郭本瑜的《不可压缩黏性流问题的数值方法》、《流体力学差分格式》、《差分介法的理论》等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上海科大文革国庆特刊(4张)

1977年12月高考制度恢复,学校恢复了本科招生,学制改为四年。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78年3月,副教授郭本瑜的研究成果《不可压缩黏性流的数值计算》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7月,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由上海市科委主任杨士法兼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张远达任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严东生兼任副校长。杨士法校长筹组的上海科技大学新一届校务委员会,汇集了上海科学技术各领域和经济战线的知名人物,使学校与科技系统恢复了联系。

1988年上海科技大学校报

1978年10月11日,市计划委员会和市革委会教卫办联合发文,同意将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改制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部,当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40名(首届以后改为招收大专生),停招中专生;1981年12月23日,市高教局发文,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将上海科技大学分部改名为上海科技专科学校(现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1980年,市科委在原上海科技大学外语部基础上报请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委托上海科大管理(1985年,学院脱离上海科大建制,改名为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1980年9月19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学院等5所地方高校成立上海市5所高等院校交流委员会,促进学术交流和协作活动。

1978年上海科技大学校门

1981年,学校划归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确立为市属重点大学。

1981年11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首个博士点学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982年,学校负责研制的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单模光纤”通过市科委鉴定。同年,在化工部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学设立了全国涂料技术培训部,开始举办全国涂料技术训练班(基础班)和全国涂料技术进修班(提高班)、涂料大专班。

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工业大学联合成立计算机学院(4张)

20世纪80年代,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高教系统首家实行学校事业经费总额承包,为上海地方院校实行综合定额与专项经费相结合的拨款方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78年,学校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原称自动化系);1982年后,在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基础上分别成立了化学系、材料科学系;成立了生物工程系;增设了科技外语系(1986年建系,1992年改称外语系)、新闻与人文科学系和社会科学部。研究所也逐步增加,除了原有的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以外,先后建立了光纤技术和现代通信研究所、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研究所。“文革”中被划给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的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1978年重新回归上海科技大学。

1983年,上海市科委主任金柱青兼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1987年,副校长郭本瑜出任校长。

1988年5月,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计算机学院。同年,上海科技大学被国家教委列为用英语教学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生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并校前的上海科大校门

1991年,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2091万元;在上海市组织的工业生产重点科技攻关招投标中,上海科技大学承接攻关项目34项,总经费775.28万元,名列全市高校第2名。

至199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328.098亩,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80%,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

1994年4月8日,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党委书记吴程里,来上海科技大学会见学校60名党政干部和部分专家;校长郭本瑜、校党委副书记毛杏云等出席。5月3日,学校召开党政领导和各部、处、系、所主要负责人会议,通报四校合并情况;会上宣读了国家教委(1994)110号致上海市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同意上海市四所高校合并建立上海大学的通知》。

四所高校合并组建上海大学(12张)

1994年5月27日,原上海科技大学撤销建制,与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上海大学,原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建校36年来,为上海和国家培养各类学生23848名。其中:本科毕业生16963人,工人班学生360人,外语进修部学生220人,工农兵学员2527人,专科毕业生2565人,夜大专科毕业生354人,硕士毕业生782人,博士毕业生32人,培养外国留学生4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人,硕士毕业生16人,博士毕业生24人)。[1-12]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学校概况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楼(6张)

建校的宗旨是:为国家及上海地区的科研机构和新技术工业基地培养高级科学研究和技术人才。早期的办学模式是:院校结合、所系结合。办学的特色是:理工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反映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时代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经过恢复整顿,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后学校为首批招生单位。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上海科技大学是首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87年,有在校学生4524名,其中研究生270名。1988年被国家教委列为用英语教学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生的试点单位。

上海科技大学校景(13张)

1961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录取通知书

1991年,上海科技大学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科学系、生物工程系、无线电电子学系、精密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后分出自动控制系)、科技外语系(后改称外语系)、新闻与人文科学系、社会科学部等10系1部,有23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截至1994年,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还招收研究生班和助教进修班,并设夜大专和干部专修科,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设有22个研究室和11个研究所、中心,其中有国际原子能机构设立的“国际辐射交联技术培训示范中心”。计算数学、无线电电子学、固体材料与器件、化学与精细化工等9个学科被定为上海市地方院校重点建设学科。学校拥有47个教学实验室和31个科研实验室。特种光纤实验室被定为上海市开放型重点实验室。

上海科技大学地处科学卫星城—嘉定,校址在嘉定镇城中路20号,筹建于1958年,1959年正式建校,是上海市属重点大学,招生对象基本上以上海市为主。1984年开始举办夜大学专科教育。1991年,有在校学生3757名,其中研究生152名。有教职工2294名,其中正教授41名(包括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名,博士生导师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名)、副教授269名、中级职称人员406名。有部委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8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3名。

学校聘请中科院研究所、各部委研究所、重点院校等单位的学部委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60多名兼职任教,还聘请了8名外籍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任顾问教授。[13-15]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标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校标(8张)

1984年10月,上海科技大学准备在宣传廊中间正对校门的位置,建造上海科技大学校标,并为此向全校发起建造校标的募捐。募捐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响应,大家你一元我五角地踊跃捐款。所以,建造上海科技大学校标,是真正地聚沙成塔,也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众志成城。

当时的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金维炽老师负责设计和组织建造校标,无线电系郭霭云老师制作校标的led时钟,顾敏老师等协助安装调试。

上海科技大学校标纪念章(3张)

1985年春,上海科技大学校标落成。校标主体部分是由不锈钢铸造,校标的构成元素为卫星、火箭和原子能,取义于上海科大创办之初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所设置的有关专业。校标正面,是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的手迹“上海科技大学”;校标背面,则是上海科大的英文名的简称“sust”。

校标建成后,学校给每个师生员工赠送了一枚校标纪念章。这枚圆形纪念章设计人是物理系77级的唐三一校友。从此,校标也成为学校的logo。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批外国留学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校标雕塑(9张)

1966年9月10日,上海科技大学根据教育部指示,从天津师范学院和河北大学接收5名越南留学生(2男3女),分配在生物物理化学系学习,采用单独上课方式进行授课。学校对这批留学生十分重视,从领导接见、组织参观、熟悉学校概况、专业情况,到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等都作了认真安排。同时,学校对任课教师也进行教育,提高认识,努力上好留学生专业课。10月中旬,接教育部关于“对外国留学生一律停课,休学一年的通知”,5名越南留学生正式停课,11月7日离校回国。

留学生在校两个月时间,除了上课,学校还安排他们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工业展览馆、抗大展览会、鲁迅纪念馆、上海博物馆、上钢一厂、嘉丰纱厂、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化工厂、益民食品四厂、徐行人民公社和杭州市东方红丝绸厂、西湖人民公社梅家坞生产大队等。在参观过程中,留学生政治热情饱满,思想开朗,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工人和社员生活水平以及抗美援越等方面较为关心。参观后留学生称赞中国工人和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取得了伟大成就。[16]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科大(15张)

上海科技大学是国家教委批准采用英语教学、招收高层次来华博士生首批试点单位之一。1966年开始,学校接收过越南来华留学生,因“文革”不能正常学习,经教育部安排,这批留学生提前离校回国。1988年起,国家教委又批准了上海科技大学招收外国博士留学生。1989年2月,受国家教委委托,招收巴基斯坦来华博士生7名(英语授课)。至1994年5月合并止,学校分别招收来自巴基斯坦、喀麦隆、坦桑尼亚、加纳、肯尼亚、利比亚、尼日利亚、俄罗斯、朝鲜、斯里兰卡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

上海科技大学及其分校分部校门(10张)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由黄宏嘉教授为中方主席,在中国召开了“国际光波导科学讨论会”;由郭本瑜教授为主席召开了第5次“边界层和内层渐近方法与计算方法”(简称bail-5)会议;还多次召开了中日辐射化学、中日熔盐化学双边学术讨论会,中法光纤技术讨论会。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委托举办了4次亚太地区辐射交联技术培训班;与日本鲭江市联合开办了日语培训班。学校与美、英、法、德、日本、荷兰、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及香港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和科研合作;合作院校有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日本大阪府立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英国邓迪大学、苏联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德国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等。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科研成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公费医疗证

上海科技大学首届艺术节信封

1979年至1987年,上海科技大学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的科研项目有37项,主要有“叶立德在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中应用的研究”、微波介质谐振器材料“a5陶瓷”、核爆炸数据处理系统、“总体优化数值方法及其应用”、连续式液氮液面计、tfj-2多探头胎儿分娩监护仪、磁化水治疗尿路结石、手表机械传动、u/v兼容型电视定向接收天线等。

改革开放以来,应用研究成果有:中国第一根单模光纤,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单模光纤技术研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危重病床监护系统”,国家激光洛氏和表面洛氏基准,辐射聚合亲水性隐形眼镜,上海四号机器人等;基础理论成果研究有:“耦合模式理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差分方法的广义稳定性”等。

上海科技大学校门前合影

“七五”期间(1986~1990年)至1991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有60项,其中国家教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级奖励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四等奖多项)。

上海科技大学从1981年起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科技服务活动。1985年至1994年学校对外签订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合同金额累计7012.7万元。

1984年至1994年,学校专职与兼职科学研究人员,累计承担科学研究课题3799项,从各种渠道获得科学研究经费10996.9万元。在3799项研究课题中,经鉴定或通过评审的成果共734项,占研究课题的19%;获奖成果445项,占鉴定成果的60%;取得国家专利11项。

上海科技大学建校36年来,全校教师和科学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共有7538篇。[17-21]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办产业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原上海科技大学徽章(10张)

1960年初,上海科技大学所谓的校办工厂只是简单的钳工、车工、焊工、木工四个工种的生产活动,称之为工场更确切。1961年2月,为适应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经市有关部门同意,把上海市通用机械制造公司系统的合营厂——蔡万兴机器厂以及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系统的长城电工仪器厂划归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述两厂并入学校后,分别组建成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机械厂、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仪器厂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玻璃仪器厂。

1993年上海高考优秀考生名单(上海科学技术大学2人)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校办工厂自1962年开始进行调整,至1965年8月,上海科技大学只有一个附属工厂,下设机械和仪器两个车间。1972年3月24日,工程力学系并入校办厂,成立独立党总支。全厂职工共有222人。

校办工厂在1975年6月至1982年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的教学实习,为科研服务的零星加工,部分产品的生产如skg-1多用途记纹鼓、skw-3微量呼吸仪、kcq-2半薄、超薄切片机、wy-2直流稳压电源等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1984年10月更名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工厂。1993年通过了国家教委金工教学实习评估,是上海市第一批接受评估合格的六所高校之一。[22]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教学建设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首届上海科大录取通知、请假单、毕业文凭等(10张)

上海科技大学先后实施了选优制、学年学分制、淘汰制、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注重课程建设,普通物理、高等数学、非计算机类计算机、无机化学等4门课被列为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建设课程。“七五”期间,学校主编正式出版教材室31种,自编教材380多种,编制录像教材132种,建立了32个合同5年以上的生产实习基地,50个生产实习点。

学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的前提下,提出了6项办学原则: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的原则;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原则;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民主办学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3]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cet-4徽章(3张)

上海市委确定,上海科技大学的建校工作在市科委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地区的各个研究所分工负责,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负总责。上海科技大学建立之初,按照中国科学院提出的“三抓”方针办学:一抓尖端的科学技术,二抓国民经济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三抓基本科学基础。在学校定位、师资配备、实验手段和专业设置等各个环节,都瞄准世界科学技术的尖端领域,专业涉及探空技术、原子能利用、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技术、精密机械和仪表、特种材料等。

当时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实行“院校结合”、“所系结合”,是上海科技大学所特有的办学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说是全新的创举。它改变了中国教育与科研部门过于割裂的弊病,促进了教育与科研的一体化建设,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在学校悉心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在此办学模式下,上海科技大学强调“三基”(即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一点,基本知识面要宽一点,基本技能要强一点)、“三严”即提倡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学风),这也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1960级学生毕业合影

由于独特的办学模式、严格的教学管理,使得学校在成立不久就取得了骄人的育人成果。在一份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提供的《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材料》中,清楚地记录着这样一个排名:1963年,中国科学院对当年分配到该系统的79所高校数千名毕业生进行统考,统计结果,专业课成绩排名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生位列第一,北大、清华分列第二、第三;基础课成绩排名是北大的毕业生位居第一,清华第二,第三名即上海科技大学。遗憾的是,这种院、校联办的模式后来没有在上海科技大学继续执行。[24]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周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周仁,

上海科大首任校长周仁先生

字子竞,江苏南京人,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中国钢铁冶金学、陶瓷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上海科技大学首任校长(1959-1968)。周仁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先驱,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和中国电炉炼钢的创始人之一。

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江宁。1910年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同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求学。1915年获硕士学位,系主任劝说他留美攻读博士学位,预言日后可成为著名学者,周不为高薪和名位打动,毅然回国,先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四川炼钢厂总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中央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192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47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长朱家骅曾多次授意周仁将研究所迁往台湾,周仁以选择地方为由,拖着不办。上海解放前夕,朱家骅还两次亲笔函告周仁,令其速去台湾,但周仁都以献身科学、保全设备为由,拒不执行。

上海科技大学首届毕业典礼(3张)

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馆长、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上海金研究所所长、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还先后当选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上海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为发展国内钢铁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周领导冶金所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球墨铸铁,后又在研究所内建立实验小高炉,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和攀枝花钒、钛铁磁矿的冶炼与开发利用,进行探索研究,使“包钢”得以投入全面开发、攀枝花铁矿冶炼实现风口喷吹新技术。

文革时期的上海科大毕业文凭(5张)

1953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中国古瓷的研究,这个任务落到了周仁肩上。他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历史精品进行科学鉴定,并调查分析各地原料,经反复试验,一批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瓷器试制成功,有些还超过古瓷水平。在此期间,周和合作者发表了10余篇有关陶瓷的研究论文,受到国内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和赞扬,有的经翻译在国外发表。周的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73年12月3日,周病逝于上海。1986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院内为周仁竖立了半身铜像。[25-29]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创建科大的功臣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市委关于同意上海科技大学招收先进工人的文件

刘述周(1911-1985),江苏靖江人,上海市副市长兼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主任,创建上海科技大学的决策者之一,学校主要奠基人。1958年5月19日,决定创建上海科技大学,建校工作由刘述周代表市委负总责。刘述周对上海科大的创建呕心沥血,包括办校宗旨、办学方针、办学模式的确定,学校基建的规模和学校领导的人选,以及招收工人班、成立外语部等重大事项,他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过问,集中群众之智慧,作出决策。刘述周于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1965年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任副部长,1978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王仲良

1964年3月13日解放日报:上海科技大学首届工人班毕业

(1899-1974),浙江慈溪人,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兼中共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委员会副书记,上海科技大学奠基人之一。建国后,王仲良长期在科学技术领域担任领导工作。1958年5月,王仲良受命主持上海科技大学的创建工作,召开上海分院各研究所所长和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于5月23日成立学校筹备委员会;并带队深入研究所、高校、工厂企业,广泛听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对建校的意见,共议建校宗旨和办学方针,探索“理工结合”、“院校结合”、“所系结合”、“所厂系结合”的办学模式,制订了全新的学科专业设置方案,确定“三基”、“三严”的办学特色,创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他提出了“倾家荡产办好科大”的口号,密切关注建校进度,指挥建校工作,为上海科大的创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芳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1985年刘芳(后排左三)来上海师范学院地理系看望老教师

刘芳(1915-1998),安徽安庆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上海市科委副秘书长等职;1959年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965年刘芳任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文革中遭到迫害;文革后,任上海市教卫办副主任、党组成员。

建校之初,上海科大白手起家,办学条件很差。刘芳以身作则,硬是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从参加搬砖运木的建校劳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把学校建设成具有相当规模、专业学科设置新颖的大学,为国家迅速培养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她以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各个方面的各种不同意见,团结党委一班人,团结各级干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广大教职员工,包括从国外回来带有某些西方生活方式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1964年上海科技大学五周年校庆(4张)

刘芳视师生为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经常和大学生们沟通交流,平等相处。逢年过节,她都住在学校,和外地师生一起用餐。她能叫得出许多学生的姓名,记得住许多员工的性格特点,师生员工也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她平时注意化解各种矛盾,工作中能做到一呼百应。她“严”字当头,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上海科大强调“三基”、“三严”,以她为代表的学校领导都身体力行,把对学生、对教职工炽热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熔合在一起,使学生专心学习,教师专心教学和科研,树立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形成了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教师认真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刘芳的人格魅力,长久地留在广大师生的心中。她为建设上海科技大学、发展国家科学技术而甘心奉献的那股劲,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脚踏实地不尚浮华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后人。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知名校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严东生: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上海科技大学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系首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兼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大学名誉校长等职

邹元爔:

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系59031班毕业照

冶金学家,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所长;1958年参与创办上海科技大学冶金系,曾任上海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冶金系主任、教授、材料科学系名誉主任

毛启爽:高级工程师,科普专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市政府公用局计划室主任,市政建设委员会委员兼辅导处处长、综合计划处处长,市内电话局副局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上海市科普协会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原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兼无线电电子学系首任系主任

胡汝鼎:

上海科技大学运动员证

电机及自动化专家,曾任震旦大学教授、电机工程系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办事处技术科科长,上海市第一重工业局、机电工业局、电机工业局和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等职;原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自动化系系主任

汪猷: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原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王应睐:

1964年上海科技大学运动会奖状

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原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黄耀曾: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首任副系主任

黄宏嘉: 微波与光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校长,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陈騊声: 工业微生物学家;曾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教授,上海第一地方工业局、上海轻工业研究所、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技术顾问,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兼任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82年调到上海科技大学,创立了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1985年开始为名誉系主任、教授

郭本瑜:

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纪念章

计算和应用数学家,教育家;曾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1999年调入上海师范大学,任正局级巡视员,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兼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数学会副理事长、上海计算数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上海市高校计算科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市高校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30-31]

周慕尧: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理化系核物理专业

王生洪:教育家、科学家,原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教卫办主任,上海市委统战部长,上海市政协主席兼复旦大学校长;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精密机械专业

杨雄里: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

郭礼和:

上海科技大学学报(3张)

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

林国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孙晋良: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鲍家善:微波物理学家,原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林鹤:全国劳动模范,原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总工程师、上海发明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委员,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电机系

刘根元:

上海科大1968届毕业证书(7张)

高级经济师,原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理事长,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理化系放射化学专业

白宾: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财经评论员,1981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专业

杨士宁: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ceo,1982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

吴明红: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9年、1992年先后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本科、有机化学硕士[32]

滕建勇:曾任上海科技大学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等职[33];1991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

顾备春: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ceo,1992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新闻与人文科学系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运动会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大第一届运动会(2张)

学校根据自己特点,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959年12月5日至6日,上海科技大学第一届运动会在欧阳路221号校址开幕。与学校共用机关大院的上海机电设计院也派代表参加了此次运动会。这天,校园里彩旗飘扬,运动场上气氛热烈。竞赛分田赛和径赛,运动会赛程二天,全校70%师生参加了各项比赛,师生们在运动场上赛干劲,比友谊,一项项比赛把精彩的运动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创出一个又一个好成绩。[34]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学生会成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首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证(3张)

1959年12月9日下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开幕,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会上,许浪漩代表党委作报告,汪祖森作了学生会工作报告。会议还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并由团委有关负责人颁发了团徽。11日,大会分组讨论第一届学生会委员候选人名单。12日下午,大会选举产生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学生委员会和首届大学生体育协会。大会最后通过加入上海学生联合会为团体会员申请的决议。[35]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文革期间的科大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来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进行,招生停止。随着学校“革命委员会”的建立,解放军和工人宣传队的进驻,1970年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使学生接受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教育,1971年学校党的核心小组成立,1973年学校党委成立,校级、处级干部逐步被“解放”、“结合”,教学秩序也逐渐恢复。

文革时期的上海科大(14张)

“文革”打乱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有的体制和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隶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负责,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的专家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为上海市科委系统、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系统、上海高科技产业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可是,1968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从科技系统(当时称上海市革委会科技组)划出,改属文教系统(当时称上海市革委会文教组),从而与科学技术系统脱钩,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割断了关系。1972年院系调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一些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专业学科被撤、并、调,其中生物物理化学系被撤离,外语进修部此前也被撤销。在造反师生们“杀”出去又“杀”回来的那段岁月里,嘉定城的居民们不胜上海科大“文革”行为扰民之苦,甚至把科大称作“祸大”。[7][36]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建校20周年校庆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大二十周年校庆(3张)

1979年5月19日,是上海科技大学建校二十周年纪念日(注:1983年,学校将建校时间由1959年追溯至1958年)。5月中旬,校党委召开了当年参加建校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的座谈会。会上大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畅谈了当年艰苦创业的战斗历程和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5月18日上午,学校隆重举行了建校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市委副书记杨士法,市革委会教卫办公室领导舒文、刘芳、白彦,市高教局领导陈准堤,以及有关领导部门和兄弟院校的代表、校长等一百三十多名来宾参加了学校的校庆活动。

1981年上海科技大学建校22周年集邮展览纪念(2张)

在庆祝大会上,学校副书记兼副校长曲辰代表校党委对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作了回顾和总结,夏征农、杨士法同志作了讲话。大会结束以后,来宾和师生员工参观了校园和实验室。一系系主任邹元爔(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所长)、二系副主任刘颂豪(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耀曾分别作了《材料科学发展动向》、《激光在物理化学上的应用》、《元素有机化学发展动向》的专题学术报告。[37]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大第一次党代会选举结果

建校后,上海科技大学在市委和科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工作,已初具规模,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科大支部到科大党委的建立,党员人数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393人。根据党章第四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规定,学校党委决定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总结和讨论学校的建设及发展工作。

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任务与目的是:发扬党的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总结学校工作,制定学校今后任务,统一建校思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高教工作六十条精神,加强学校建设;选举党的委员会。

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全校党员人数共393人,正式党员373名,确定全校代表名额70人左右,各系每4名党员中产生1个代表,机关每5名党员中产生1个代表。余额不满4名或5名的,可多产生1个代表。大会列席代表15人,邀请共青团员8名,党员7名。

1993年江苏省高考上海科技大学录取投档线

中国共产党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于1963年1月11日召开预备会,17日至20日召开正式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刘芳代表党委向大会作《党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建校以来的党的各项工作,认为校党委在中共上海市委和市科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了党的教育工作基本方向,基本上完成了上级党委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在建校与教学工作上,均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初步基础。报告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章办事,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进一步团结全党和全校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切切实实把工作做好,努力把握住党和国家对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的战略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技术大学。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委会。[38]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单模光纤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单模光纤鉴定(2张)

中国第一根单模光纤诞生

1980年初,上海科技大学根据当时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单模光纤研究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高教局的支持,将该项目列为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并明确由上海科技大学抓总,上海石英玻璃厂参加,项目负责人为黄宏嘉教授。项目的具体目标是试制通信用单模光纤,要求在1.3微米波长下的损耗应低于2db/km,色散小于20—30ps/km.nm。在科大进行单模光纤科学研究的同时,国际上单模光纤技术发展很快,基本上已由实验室研究进入到实用化阶段。为使国产单模光纤尽快实用化,并在科技攻关的同时形成生产能力,科大把原先的厂、校协作,扩大到厂、所、校协作。两年多来,在黄宏嘉教授的领导下,项目组对单模光纤从理论、设计、工艺、测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验,及时研究攻关任务,坚持采用国产设备进行研制,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攻关任务。

项目于1982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上海市科委主持下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指标,并认为此项单模光纤科研工作是基础性和开拓性的,这项成果在单模光纤的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以较快的速度赶上了国际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科研成果的鉴定。[39]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教代会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大第一届教代会议程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科大师资队伍大多是中青年,老年教师相对较少;教职工的平均工资在上海高校中较低;学校在上海市郊区嘉定县,离市区33公里,教职工中三分之二仍住在市区,不能每天回家,后顾之忧甚多。这些因素影响了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给学校人才引进带来了困难。为此,党委决定在学校试行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并确定上海科大一届一次教工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主要是“工调问题”。教工代表按教学和科研人员15:1、干部和职工20:1的比例,直接选举产生代表。全校12个部门共选出正式代表107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占代表总数的54.2%,职工代表占代表总数的35.5%,干部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0.3%;教职工代表任期二年。

1980年5月9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第一次教工代表大会正式召开,邀请了校、系、部、处党政工团的主要干部作为列席代表。会上人事处处长作了“关于工调工作报告”,校务处作了“关于新工房分配原则报告”。会议历时五天,共开了3次大会,3次小组会,最后在代表发言和大会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一九八o年上海科大考评升级委员会名单》、《关于干部教师、职工考核试行办法》和《关于新工房分配的基本原则》等三项决议。对代表们提出的十三项三十三条提案,经过整理,转达给有关方面落实处理。

1983年上海科大概况(5张)

校党委根据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及时提出召开上海科大第一届第二次教工代表大会,就科大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政治思想工作、民主推荐干部、职工福利和新工房分配等问题,发动全体教职员工献计献策。后经过校工会常委和教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讨论,同意把“解决7000m2新工房分配”、“民主推荐校级干部”和“解决教职工的一些实际生活”等三个问题作为二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上海科大一届二次教工代表大会于1980年10月29日召开,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曲辰同志作了《关于进一步办好上海科大的工作报告》,校务处作了关于《新工房分配方案的工作报告》,校工会作了《关于一届一次代表大会提案落实情况的报告》。代表们围绕“献计献策办好科大”、“房屋分配方案”、“民主推荐干部”以及“切实解决一些职工福利”等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这次大会共提了近300条意见,归纳起来有115条提案。大会最后对新工房分配方案和教职工困难补助等问题做出了决议。[40]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庆祝首个教师节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1985年8月31日,

表彰先进教师名单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召开了有关会议,研究了庆祝教师节活动的准备情况,并确定由校办和工会协调各项活动。9月9日,校工会召开优秀教育工作者座谈会,晚上,为全体教职员工举办电影招待会。

9月10日,学校隆重举行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会上,金柱青校长代表学校党政向全校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王生洪副校长宣读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从教二十五年以上同志的名单,并向上述人员颁发荣誉证书。[41]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35周年校友回忆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欧阳路221号临时校址(3张)

1993年5月19日,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三十五周年校庆活动,海内外广大校友通过信、电、函稿等,从不同角度热烈祝贺母校三十五周年校庆,怀念母校,怀念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们。

生物物理化学系1958级学生杨雄里,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他回忆时说:“对于上海科大——我的母校,我始终怀着浓重的依恋。在大学的五年生涯中,我在母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校园中也曾留下我辛勤劳作的汗水,在课堂中也有过我的读书声。我曾是母校中的一员,希望母校她永远视我为她的一名学生,尽管我离开母校已整整三十年。我把我的工作和点滴成绩视作对祖国人民的奉献,视作对母校的回报。我为母校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而骄傲;我希望会有一天,我能使母校也为我——她的学生而骄傲。”

1960年上海科大嘉定校园(3张)

化学冶金及物理冶金系1958级学生沈国雄,时任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开发公司总经理。他回忆时说:“我曾先后在国内外五个大学念过书,交大、科大、复旦、美国乔治城大学和康乃尔大学,但最值得留恋和怀念的还是大学时代的母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我们是上海科大首届学生,进校时校舍未建设,分别寄读上海五个大学。冶金系在交大,两年后回到嘉定,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扛过钢筋水泥包。尽管学习、生活条件差,但我们学习热情很高,充满着创业的自豪感。尽管已经过去35年了,当时风华正茂的青年已步入了中老年之列,但那种大学生时代五彩缤纷的生活,依然历历在目。

上海科大运动会奖章

这里举两件有趣的小事:大概是1961年的5月份,在班生活委员的带动下,把班级按包干任务在当时学校校园内空地上种植的蚕豆收摘下来,但是我们没有上交学校,而是到镇上一个亲戚家炒了一大锅,全班同学美美地享受了一顿,连明年的蚕豆种子也没给留下,这自然挨了系里一顿批评。当时学校尚无浴室,上海学生只能在大礼拜回家洗,只苦了班上的广东同学,因为当时整个嘉定城内无一家公共浴室。待嘉定第一家浴室清泉浴室建成,试营业第一天就招待我们科大学生。因为长期未曾这样痛快地洗过澡,我们班上一位广东同学贪浴,结果晕倒在浴室,被班上同学赶紧抬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纪念章(7张)

无线电电子学系1960级学生吴达慎,时任浙江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副局长,是由浙江省科委送到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代培的。他说:“我们刚到母校时,当时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是十分简陋的,但在这种环境中的学习、生活,却永远值得我回忆。尽管离开母校已近三十年,当年刘芳书记、毛启爽教务长等老师们亲切地对我们说,上海科大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是成形的茶杯或工具,而是一块千锤百炼的好坯料,这样学生们踏上社会后,就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将自己锻炼、造就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些教导时刻铭记在我的心中。”

上海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系七八级同学毕业留念

化学系丁维钰教授回忆中说:“时光过得真快,上海科大建校已有35周年了,从当年教的本科生到1978年开始教研究生,这一批批的毕业生都已奔赴全国各地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也有部分在国外继续深造或工作,其中极大部分至今已都走上领导岗位,在祖国的改革开放中肩负了重要职务,作出了不少贡献。这成绩是来自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就我本人来说,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深入第一线。我虽然工作得很辛苦,但乐也就在其中。我愿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四组七九届毕业合影

数学系黄育仁教授说:“三十多年前,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我们这些来自各单位的教职员工,为着国家的教育事业,不计个人得失,远离市区来嘉定,淌着汗水参加建校劳动。我们一面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各研究所请来专家担任系主任和教授,一面依靠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依靠集体的智慧,同心努力,艰苦创业。当时是边建校、边办学,师生同在草棚内、泥地上吃饭,生活上的必需品也奇缺,学生读的书是教师们自己刻印在黄纸上的讲义,但人心很齐,几乎人人都对这座新建的学校充满感情,期望着一批批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在这里毕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35年后的今天,愿望已成为现实。当年的年轻小伙子,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很多已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在欢庆建校35周年的日子里,曾为我校献过爱心,出过微薄之力的人,都在为我校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也为曾是我校的一员而自豪。祝愿我校年年出硕果、岁岁出精英。”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谊园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谊园(5张)

1987年1月17日,日本国鲭江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山本治,捐资1000万日元,用于上海科技大学举办日语培训班、汉语培训班及建造“友谊园”宾馆(后定名“谊园”),专为接待国外来校授课讲学的教师专家及留学生。谊园位于嘉定塔城路,建于校区东北角,总建筑面积为2500㎡,投资220万元;设专家、留学生楼辅助房;建筑外墙用彩色涂料,是一座独立的小楼,外观优美,日接待能力为40余人。并校后,谊园已长期闲置封闭。[42-43]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图书馆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上海科技大学图书馆

原上海科技大学图书馆始创于1959年,并校前总面积约9900余平方米。

1990年4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联沪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半岛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知名的爱国实业家唐翔千,捐赠人民币400万元,用于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新的图书馆,市政府配套其余全部资金,定名为“联合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7050平方米,具有4816平方米使用面积,拥有1120个阅览座位。

联合图书馆

1993年10月17日,学校隆重举行了新图书馆——联合图书馆的落成“典礼”,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市政协副主席毛经权、赵定玉、唐翔千先生及夫人尤淑圻、唐岂千先生,市府副秘书长周慕尧,市教卫办主任、高教局局长王生洪,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茅志琼,市侨办副主任王瑛,市高教局副局长胡启迪,嘉定区副区长周丽玲,上海联合毛纺织实业公司董事长张惠发、总经理朱明华等领导及上海科技大学党政领导和师生500多人参加了典礼。

联合图书馆落成后,学校加强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德国的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合作,将科大的联合图书馆建成具有现代管理的图书科技情报信息中心。[44]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陶庵留碧碑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陶庵留碧碑(4张)

陶庵留碧碑位于原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内,碑树立在原西林庵遗址,汉白玉质,通高1.70米,宽0.97米,厚0.13米。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初三,嘉定城被清兵攻陷,义兵领导者之一黄淳耀(号陶庵)及其弟黄渊耀,奔至西林庵,在幼年读书处放帚轩内悬梁自缢,口喷鲜血于壁上,渗入砖内寸许,历久不褪。后人乃颂为“陶庵留碧”。清乾隆年间詹事府詹事、书画家张鹏翀在此轩题“留碧”两字。[45-46]

上海科技大学主教学楼

清末以后,西林庵仅存破屋数间,1958年筹建上海科技大学,西林庵土地被征用。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请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题字刻一碑,正面为“陶庵留碧”。碑阴为嘉定县人民委员会碑文和吴玉章所作《重题陶庵留碧有感》七绝一首:“长虹碧血气冲天,爱国英雄继万千。且喜纪元新世界,翻天覆地换人间。”于1962年立于西林庵原址。1966年“文革”开始,嘉定县博物馆将“陶庵留碧”碑石移至孔庙树木丛中,“破四旧”时得免于砸毁。1979年重立。1980年10月公布为嘉定县文物保护单位。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建校背景.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6[引用日期2017-05-27]

2.学校成立.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7[引用日期2017-05-27]

3.选址嘉定.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8[引用日期2017-05-27]

4.开学典礼.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7[引用日期2017-05-27]

5.校办产业的发展.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2[引用日期2017-08-30]

6.历史沿革.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引用日期2018-05-23]

7.“文革”期间的上海科大.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09[引用日期2017-05-27]

8.1959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创办.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2019-02-11]

9.嘉定县志附记二:县境内市属大中专院校.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2-08-[引用日期2018-12-09]

10.高等教育志 第五编科研 第一章自然科学研究 节.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2019-02-08]

11.附:1990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教育、夜大学一览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2019-02-11]

12.上海科学技术大学1959年建校,1988年占地面积19.98公顷.上海市地方办公室.2016-11-30[引用日期2019-03-14]

13.1990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教育、夜大学一览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7-09-30[引用日期2019-02-07]

14.【境内大中专学校】.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2019-02-11]

15.大专院校.上海地方志办公室.2002-08-07[引用日期2017-06-12]

16.第一批外国留学生.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09[引用日期2017-07-22]

17.嘉定县志->;--卷十八科学卫星城->;--第一章科研单位、科研生产联合体.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2-08-01[引用日期2016-09-15]

18.嘉定县志->;--卷十八科学卫星城->;--第二章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2-08-01[引用日期2016-09-15]

19.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科研成果.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1[引用日期2016-09-15]

20.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科大.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4-10[引用日期2016-09-15]

21.科技成果服务社会.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2[引用日期2018-05-09]

22.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办产业.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2[引用日期2017-06-14]

23.上海科大的办学特色.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0[引用日期2016-09-15]

24.记发展中的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网.2011-10-01[引用日期2018-05-23]

25.不断创新 发展钢铁冶金材料事业.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网[引用日期2018-04-06]

26.知名校友周仁.西安交通大学[引用日期2018-03-21]

27.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周仁.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8[引用日期2016-09-15]

28.历任所长 周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引用日期2017-08-09]

29.周仁(1892~1973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3-07-02[引用日期2018-04-06]

30.潜心钻研 辛勤耕耘 勇攀高峰 记数理学院三位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2015-03-10[引用日期2019-02-11]

31.第四届全国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会 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2010-08-25[引用日期2019-02-11]

32.上海妇女2008年4月刊.现代家庭网[引用日期2019-02-05]

33.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林在勇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师范大学.2019-07-30[引用日期2019-08-02]

34.上海科技大学第一届田径运动会.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0[引用日期2018-03-07]

35.首届学生会成立.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9[引用日期2017-07-24]

36.朱振和:高等学校的人文精神—兼忆上海科技大学的校风建设.中国厂家网[引用日期2018-10-16]

37.建校二十周年校庆.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6[引用日期2017-07-22]

38.第一次党代会选举结果.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3-29[引用日期2017-07-23]

39.我国第一根单模光纤诞生.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1[引用日期2016-03-20]

40.第一届教代会.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8[引用日期2017-07-21]

41.庆祝第一个教师节.上海大学档案馆.2012-04-18[引用日期2017-07-26]

42.谊园.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2016-05-04]

43.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一已封闭的闲置楼内.网易.2014-12-09[引用日期2018-03-12]

44.联合图书馆.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2016-05-04]

45.嘉定县志->;--卷二十七胜迹文物->;--第二章古迹->;--节 第四节 纪念碑 纪念亭阁 墓葬.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2-08-08[引用日期2019-01-24]

46.陶庵留碧碑.无忧考网.2009-01-10[引用日期2019-02-11]

展开全部收起。。。关于筹建中的科技大学定名的请示1960年9月,学校从欧阳路临时校址全部迁至嘉定南门城中路20号。在嘉定校舍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员工轮流分班参加建校劳动。

上一篇:上海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模板)
下一篇:黄浦区业余大学毕业证样板(模板)rt9b

最近关注


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板hfh

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阜新矿务局职工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属性 成人高校...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院是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住...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业设置涵盖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

  • 微信号
  • 有疑问请电
  • 手机版访问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