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属地区
陕西省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财务、国有资产、学科建设工作。。学院建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验室,下设模拟法庭、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3个分实验室,已设立农村社会调查、社会工作、司法、公共管理等校外实习基地13个。为学院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面对21世纪新的机遇与挑战,人文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秉承“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院训,通过强化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通过5-10年的发展,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着明显特色和显著优势的多学科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书记兼副院长:王亚平
全面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分管组织、人才、纪检、统战、人事、日常行政、党政综合办公室和院校友会工作。
院长:付少平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财务、国有资产、学科建设工作。
副书记:罗建峰
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部门工会、共青团、党校、保密、宣传、本科就业工作,兼管培训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
副院长:朱宏斌
分管科研、研究生教育、学术研究、科技推广和外事工作。
副院长:王有强
分管本科教学、招生、实验室(资料室)管理工作。[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专业培养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一、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主体,同时兼顾公共管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通晓公共事业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应用型人才具备从事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公共事业部门、政府机构和工商企业等组织承担管理任务;研究型人才具备宽厚的科学研究能力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运作方法。毕业生应获取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掌握进行统计管理、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进行数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5.具备与科学研究、文化出版、民间公共事业机构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6.应用型人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学习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管理学
相关学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四、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社会调查方法、公共经济学、社会学概论、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共45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工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部门从事社会工作、社会学研究与应用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外社会学理论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研究、综合分析和预测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外社会学主要学派与学说,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思潮;
2、熟练掌握社会学调查方法、技能和统计分析方法,能独立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
3、了解国情,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善于调查分析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对策;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撰写调查报告和市场分析报告;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社会学
相关学科:法学、政治学
四、主要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调查与研究、社会心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学史、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农村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区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中国社会。
五、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共37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法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需要的,具有全面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和相应司法实践技能的,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尤其是在司法机关、立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教学单位中工作的高级法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要求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树立报效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法学专业和法律工作,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献身精神。
2.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精通法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和掌握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了解与法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运用法律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掌握一定的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初步的科研活动。
5.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学综合运用能力,能掌握计算机和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能够熟练的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在司法工作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科研概况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人文学院在十年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学科门类迅速增加。目前,学院有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农村社会学研究会、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机构。拥有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科学技术哲学、环境法学、社会学、专门史、科学技术史、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6大学科门类。 学院科研人员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目前,我院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国家社科评审组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1人,13名教师担任省部级以上学会的副会长、理事等。 近年来,学院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各类科研教学奖40余项,有来自英、美、日、韩等国家的相关学者来院访问、讲学等80余人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培养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
为规范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培养目标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 培养要求
(1)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每1学分一般对应20学时。
四、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各项考核环节符合要求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社会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阅读和翻译社会学专业著作,掌握坚实的社会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学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技能,能够从事专业性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调查、社会规划与管理、社会发展评估与预测、社会政策制定等社会学教学、科学研究与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研究生导师的专长,结合我校的优势,设立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农村社会学
2.文化社会学
3.发展社会学
三.学习年限
非在职学习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的最低年限为3年。在职学习研究生最低学习研究的年限为4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以及时间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公益劳动)。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学业的申请报告,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批,报告批准方可延期毕业。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获得36学分,一般不超过40学分。
科学技术史专业
一、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史(农林史)专业研究生培养,应明确以下培养目标:1)、学习科学技术史(农林史)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农业、林业历史的发展过程、演进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把握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掌握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历史与科技文献、文物考古资料;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与野外考察能力。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技术史(农林史)属于边缘学科,既应具有坚实的文史功底,亦需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应注意拓宽知识面并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贯通;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思维、研究能力。3)、有较强的专业外语运用能力与古汉语读写能力。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治学态度。5)、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向
科学技术史为一级学科,本学科的农业史、林业史专业设置以下培养方向:
1、农业科学技术史
2、农业经济史
3、农业灾害史
4、农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三、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实行学分制。在课程门类选择时,既要注意拓宽知识面,又要体现一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获得36学分,一般不超过40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
参考资料
1.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引用日期2015-05-09]
2.学院领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引用日期20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