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知名校友
孙俊人,毕德显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
现任院长
廖桂生
研究生专业
5个
国家重点学科
3个
重点实验室
3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拥有专职教师28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22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7.6%。教授74名,副教授及高工144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特聘教授4人、三秦学者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4],“省百人计划”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4],博士生导师91人,硕士生导师128人。[2]
本学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召集人)保铮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集中了梁昌洪、张守宏、吴成柯、吴顺君、杨万海、焦李成、李玉山、廖桂生、姬红兵、刘其中、傅德民、龚书喜、褚庆昕、焦永昌、史小卫、葛德彪、吴振森等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和专家。[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6]
省部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医学工程[5]
学科设置情况[5]
电子工程学院学科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两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有四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有七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导航、制导与控制。
电子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学科专业 | 博士学位授权 | 硕士学位授权 | 国家重点学科 | 省部级重点学科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 √ | √ | √ |
电路与系统 | √ | √ | √ |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 √ | √ |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 √ | × | √ |
生物医学工程 | × | √ | × | √ |
系统工程 | × | √ | × | ×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 √ | × | × |
截至2014年,资料来自于学校官网[5] |
人才培养[5]
电子工程学院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可在 “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对抗”、“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6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
“九五”期间,电子工程学院培养硕士600余名、博士近200名、博士后10余名,高级研讨班学员100余名。[5]
博士后流动站名称及专业设置 | |||
博士后流动站名称 (一级学科)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81002 |
信息对抗 | 081022 | ||
智能信息处理 | 081023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08110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 | 电路与系统 | 080902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080904 | ||
截至2014年,资料来自于学校官网[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学成果
精品课程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级别 | 负责人 | 评定日期 |
1 | 微波技术基础 | 国家级 | 梁昌洪 | 2004 |
2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省级/国家级 | 孙肖子/傅丰林 | 2003/2004 |
3 |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 | 国家级 | 孙万蓉 | 2004 |
4 |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 省级 | 许录平 | 2003 |
5 | 数字信号处理 |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 高新波 | 2007 |
6 | 雷达对抗原理 | 省级 | 赵国庆 | 2004 |
7 | 数字图像处理 | 省级 | 许录平 | 2003 |
8 | 电磁场理论基础 | 校级 | 牛中奇/路宏敏 | 2004 |
9 | 雷达原理 | 省级 | 赵国庆 | 2007 |
10 | 微处理器类新技术实验 | 国家级 | 石光明 | 2007 |
11 | 微波电子线路 | 校级 | 雷振亚 | 2008 |
截至2014年,资料来自于学校官网[9] |
教学成果奖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等级 | 获奖主持人 | 获奖时间 |
1 | 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路与系统学科建设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二等 | 杨万海 | 1997年 |
2 | 面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办有特色的电子工程专业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二等 | 杨万海 | 1997年 |
3 | 结合科研、锐意创新、培养高层科技人才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特等 | 保铮等 | 1999年 |
4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科研究生教育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一等 | 梁昌洪等 | 1999年 |
5 | 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二等 | 许录平等 | 1999年 |
6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建设与改革 | 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一等 | 王永山、杨宏五、杨婵娟 | 2000年 |
7 |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 |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国家一等奖、省特等 | 孙肖子等 | 2001年 |
8 | 电子与电气信息专业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一等 | 傅丰林,李玉山等 | 2001年 |
9 | 电子系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二等 | 李玉山等 | 2001年 |
10 | 面向新世纪,跟踪新技术,开创研究生实践教学新局面 |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二等 | 刘笃仁等 | 2001年 |
11 | 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人才需求,建设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 | 陕西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省一等奖、校一等 | 褚庆昕、刘应南、邓卓峰、李林子、潘晓珠 | 2003年 |
12 | 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陕西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省二等奖、校一等 | 孙肖子、孙万蓉、杨颂华、张企民、任爱峰 | 2003年 |
13 | 面向新世纪 改善实验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开创本科生实践教学新局面-- 本科生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周佳社、田根登、雷振亚、徐少莹、李要伟 | 2003年 |
14 |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三等奖 | 石光明、周大为、刘应南、李林子、周佳社 | 2003年 |
15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 国家级二等、省级、校一等 | 孙肖子、陈南、任爱峰、王永全、马超 | 2005年 |
16 | 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打造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 | 陕西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省二等奖、校一等 | 高新波、李勇朝、焦李成、廖桂生、史林 | 2005年 |
17 | 建立一支教学过硬、科研突出的青年教师群体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一等 | 梁昌洪、谢拥军、史小卫、曾晓东、赵永久 | 2005年 |
18 | 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精心培育新时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二等 | 刘笃仁、周佳社、雷振亚、徐少莹、李要伟 | 2005年 |
19 | 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二等 | 许录平、楼顺天、石光明、辛红、周佳社 | 2005年 |
20 | 建设精品课程促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二等 | 孙万蓉、孙肖子、赵曙光、张企民、初秀琴 | 2005年 |
21 |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二等 | 刘应南、邓卓峰、高新波、潘晓珠、黄平宁 | 2005年 |
22 | 省级精品课程“雷达对抗原理”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三等 | 赵国庆、魏青、饶鲜、胡建伟、董春曦 | 2005年 |
23 | 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三等 | 李隐峰、潘晓珠、李林子、邓卓峰、高新波 | 2005年 |
24 | 构建先进教学实验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dsp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三等 | 郭万有、冯小平、张犁、许辉、刘书明 | 2005年 |
25 | 微波技术专业实验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三等 | 张媛媛、马超 | 2005年 |
26 | 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校优秀 | 牛中奇、路宏敏、卢智远、马超、张媛媛 | 2005年 |
截至2014年,资料来自于学校官网[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已经转入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招生)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technology)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转入人工智能学院招生)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
(electromagnetic fieldand radio technology)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已经转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招生)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经转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招生)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12]
1994~2004年,电子工程学院年均科研费超过1000万元,共获科研成果23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93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6项,其中国家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部级5项;出版教材与专著140部,其中国优教材1部,部优教材20部;发表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789篇,其中,被sci收录152篇,被ei收录346篇,istp 291篇。
95年以前部分成果:
“可编程信号处理机与低速目标检测技术”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视频雷达模拟器”获1990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功能雷达信号处理机”获1991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研究”获1991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非线性传递函数理论与应用”获199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与信号处理”获199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研究”获199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功参雷达信号处理技术”获1992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燕cs54-3-r彩色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获199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综合电子侦察干扰系统的研究”获1992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功能雷达信号模拟器”获1995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型干扰波形产生技术”获1992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平台
重点实验室:[13]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所)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天线所)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所)
实验室:[14]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eda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校园文化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校训校徽
校徽:见右图
校训:厚德求真,励学笃行[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校校风与宗旨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校歌
《与共和国同行》[16]
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
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
肩负使命,千锤百炼,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厚德求真,力学笃行。
我们是光荣的西电科大人。
向着太阳拥抱光明,向着太阳拥抱光明,永远向着太阳。
艰苦奋斗,传承着我们,传承着我们的校风。
英才摇篮,奋发着我们,我们的豪情。
开拓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绿色校园,百年树人,时代青年,勇攀高峰。
我们是新世纪西电科大人。
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祖国强盛民族复兴,铸造祖国强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院长 :廖桂生
书记:徐克
副书记:张海战
教学副院长:苏涛
科研副院长:邢孟道
行政副院长:孔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杰出校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孙俊人:电子工程专家,1952年组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创办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7]
孙俊人 院士
毕德显: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1952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保铮: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校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越:1956年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雷达工程系,1991年,1994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教授。[17]
保铮 院士
郭桂蓉: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锡祥: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所研究所研究员 、所长顾问。
包为民:1982年8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尧学: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7]
柳传志:江苏镇江人,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贤达:1970年毕业于原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革:电子工程学院82届毕业生 美国iowa大学 ieee fellow
李荐:电子工程学院85届毕业生 美国florida大学ieee fellow
崔铁军:电子工程学院87届毕业生,任东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
王刚: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96届博士毕业生,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吴枫:电子工程学院1992届毕业生,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苟仲文:信息产业部副部长,,1981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1989年1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张宝会:任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82 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雷达专业[17]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电子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4-09-01]
2.电院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简介.研招网[引用日期2014-09-01]
4.学术梯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5.学科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6.重点学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7.博士后流动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8-23]
8.博士后流动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9.精品课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10.教学成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11.本科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8-23]
12.科研工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13.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14.机构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15.中国大学校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09-01]
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歌《与共和国同行》歌谱歌词.中国大学生在线[引用日期2014-09-01]
17.杰出校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4-09-01]
展开全部收起。。。校徽: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