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攻略 » 正文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毕业证|19年样本(模板)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山东省所属地区

淄博市。学院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按照“共享资源、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建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式,先后与省内外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和就业安置合作关系,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积极推行“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双证制”(大专学历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育人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的零对接、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位居全国同行业和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和全省组织的各类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国水利行业高职院校各类技能竞赛中始终名列前茅,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开办面向农村的招生专业,是省政府指定的承办全省“技能扶贫”和全省库区移民订单就业培训任务的院校之一,其中6个涉农专业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学院建有完善的奖助学金和贫困家庭学生帮扶资助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助、勤、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工作体系,确保了每个入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工程技术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办学、教师交流培训和互派留学生等形式的合作。

学院为省属公办国家重点技术院校。建校以来,学院先后被授予 “市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山东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和全国“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学校”、“全国诚信和谐院校” 、“省级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和特色名校”战略,逐步建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省内一流水平的示范性技师学院。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学院领导

党委副书记、校长

孙桐传,男,生于1963年11月,山东即墨人,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任中共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校长,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院发展规划、计划财务和教学工作,分管财务审计处、教务科研处、水利与土木工程系、汽车与工程机械技术系、机电工程技术系、信息工程技术系、基础部。

党委副书记 王曙光

王曙光,男,生于1956年11月,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任中共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协助王振钦同志负责党建工作,负责考核、宣传和后勤工作,分管宣传部、学院党校、总务处。

党委委员、副院长 谭甲林

谭甲林,男,生于1958年8月,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任中共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招生就业、短期培训、成人教育、技能鉴定和驾驶员培训工作,分管招生就业指导处、培训处(职业技能鉴定站)、驾训处。

党委委员、副院长 于振俊

于振俊,男,生于1954年9月,山东沾化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学院基本建设工作,分管基建办公室。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王礼昌

王礼昌,男,生于1954年11月,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共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负责纪检、工会和老干部工作,分管纪委(监察室)、工会和老干部工作。

学院党委委员、职工大学副校长 董加良

董加良,男,生于1963年6月,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现任中共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副校长,负责学生管理、共青团和安全稳定工作,分管学生工作处(团委)和保卫处。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未来五年学院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我院服务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加快学院建设步伐,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院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技术学院”与 “职工大学”合署办学的优势,按照“外延与内涵并重,改革与建设齐抓并举”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艰苦创业,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开工建设了新校区,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06年6月,经水利厅同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我院在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700亩、规划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动工,2007年10月基本竣工,并于当月由张店校区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2008年5月27日,借建校五十周年之际,学院举行新校区启用仪式。截止“十一五”末,新校区已完成投资1.97亿元,建成了20个单体、12万平方米校舍,完成了校园网、道路、桥梁、水坝、中水处理站及水、电、气、暖等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田径运动场、球类运动场、拓展训练场等体育设施,新校绿化面积181亩。总资产已达2.5亿元,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院不断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十一五”期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多万元。截止2010年底,已装备两栋综合实训楼和四个综合实习车间,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实训场所60余个,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70余个,计算机1000余台。

2、成功完成技师学院改建任务,人才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学院于2006年开始试办技师班,并提出筹建“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的办学目标。2009年12月通过了省人社厅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评估和“山东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设置委员会”的综合评审,2010年11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水利技术学院”改建为“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人才培养层次逐步由以培养中级技工为基础、高级技工为重点转向以高级技工为基础、以预备技师培养为重点。

学院专业建设不断加强,现开设11个预备技师专业、27个高级技工专业、17个成人大专教育专业。其中有2个专业被省人社厅评定为“全省技工院校重点专业”、1个被列为“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另有2个专业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点”。

3、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2006年各类在册学生为2100人,2010年各类在册学生达7570人。“十一五”期间,学院共录取各类学生11700余人,是“十五”期间的3.6倍;各类短期培训20100人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6542人,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2010年学院经费收入总额达到4615万元。

4、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学院现有教职工221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70人,占职工队伍的8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50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46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2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68人,高级技师、技师40人,另有9人具备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工程师等第二职称。“十一五”期间,有3名教师分别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国家人社部教材办公室、省人社厅聘为评估专家,有4名教师出任省部级技能大赛评委,有1名教师被评为省水利厅“3131人才培养工程”青年科技骨干,1名教师入选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2010年12月,党委书记、水利职工大学校长张忠研究员当选2011-2015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十一五”期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48篇,其中被ei收录2篇,被sci收录1篇;主编、参编教材46部,其中作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7部,荣获“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职业教育规划优秀教材”1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项目优秀成果”1部;完成科研成果9项。

5、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坚持教育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先后与中国重汽集团等大中型企业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为导向,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强化教学管理,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日趋明显与提高。“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和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行业比赛特等奖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5个,省级一等奖2个。特别是2010年,在“比亚迪杯”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荣获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南粤杯”技能竞赛上,plc电机控制技术技能项目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二名;参赛学生荣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和三等奖12个,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维修电工专业荣获全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全省技能大赛二等奖。

6、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规范有序。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精神和厅党组的统一部署,2006年、2009年, 学院以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党管干部、群众公认、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原则,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深化院系两级管理为重点,先后进行了两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精简了行政管理机构,健全完善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内设机构由19个调整为18个,教学机构却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6个;破除了干部终身制和岗位终身制,全面实施了干部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初步建立起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双向选择的竞争激励机制;改善了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中层干部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了院系两级考核机制,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扩大了系部管理自主权,实现了管理重心的下移;加快了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通过招标对医疗卫生、保洁、绿化、保安、餐饮、洗浴、超市等服务项目实行了社会化管理。

(二)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新校区建设投入大,财政性基建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

2、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师的一体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学设施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需要进一步添置更新。

4、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创新,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主要表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2009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高级技校时明确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安排部署。要求到“十二五”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劳动者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相间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并将教育与民生和社会公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何等重要,党和国家是何等重视。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各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必然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同时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就意味着政府、社会、学校对弱势群体受教育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都要求技工院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培养高技能产业大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并在服务社会中发展壮大自己。

2、需要应对的新挑战

主要表现在:现阶段社会、学生由“学历教育”向“就业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十分艰难的过程,将技能目标的达成作为人生评价指标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仍将在深层次上影响技工院校的发展;技能教育成本高与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着学院发展的瓶颈;适学人口的减少和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也将对技工院校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据统计,到2008年以后我省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将双双大幅度减少,到2013年左右达到谷底,仅到2008年的一半,然后将平稳回升,而高职院校录取率却仍在以每年5%的提高,高职与高技争夺生源的竞争将长期存在,同类型院校间的激烈竞争也将长期存在。

二、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服务就业方向不动摇,坚持高端带动战略不动摇,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动摇,继续巩固技师学院与职工大学合署办学的优势,拓展多元办学渠道,加强以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为重点的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细化内部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大力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努力为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二)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示范性技师学院。

●类型定位:以全日制高级职业资格教育为主体,以成人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为两翼,建设综合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层次定位:以高级技工教育为基础,以预备技师培养为重点,以技师、高级技师为突破,实现办学重心高移,努力办出特色。

●专业定位:以水利土木类专业为特色,以机电类、汽车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骨干,以经管服务类专业为补充,面向市场,按需办学。

●服务面向定位:依托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山东,面向中、西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全省水利行业的建设与管理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服务。

三、发展目标与总体思路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把学院建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度,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领先,技能教育特色鲜明,水利专业优势明显,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预备技师、技师培养为主体的全省一流、在全国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技师学院。

●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 总体目标到2015年,学院办学规模各类在册学生不少于8000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不少于6000人。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次数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数。

——专业建设 在优化整合传统专业的同时,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大力推进优势专业、行业特色专业向知名品牌专业的转化;围绕我省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专业和服务方向,保持每年新增专业不少于1个。成立有企业参加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调整专业,制定培养计划。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到2015年使专业总数达到45个,建成省部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4个,院级重点专业10个。

——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制定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安排专业教师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到2015年,全院新增教师65人,教师总数达到260人,其中专任教师 210人;专任教师中在聘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63人,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聘任具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兼职教师50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占专任 教师总数的35%以上;“一体化”教师占到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0%以上;培养具有高级技师、技师职资的“双师型”教师70人,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100%。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开发和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继续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训基地层次,完善功能,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到2015年,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仪器设备利用率达到98%。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达到先进水平,力求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教学工作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定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推行模块化、“培训菜单”等教学改革方式。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到2015年,馆藏图书达到20万册,图书馆设施与管理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到2015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和更加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化、信息化,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产学研合作教育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各类技术推广服务。到2015年,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要进一步实现新的突破,并形成一批以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

——职工培训 面向一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工培训。一是组织面向农村水管员和乡镇水利员培训,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培训支持;二是组织开展面向库区移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民生水利提供服务;三是组织开展水利科技推广和岗位业务技术培训,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服务;四是充分利用电大远程教育平台,为水利职工在岗进修,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服务。

——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到2015年,形成现代高校管理体制,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和专家治教理念在学院管理中得到充分 体现,建立起充满竞争与活力、具有高效激励机制的人事分配制度,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效率高效化。

——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增加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加快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利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北大门、专家公寓和职工住宅周转房建设;根据学院规模发展需要,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力争2号教学楼开工建设;通过合作形式,争取社会资金,加快科技研发区和培训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校区规划目标。每年投入3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工程建设,使绿地面积达到设计要求。在积极争取专项教学设备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投入不低于事业收入的10%用于更新教学设备,到2015年,全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

——校园信息化建设 组建学院集成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建成先进、快速、稳定、高效、安全的校园网,使数字化校园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实现支撑教学、科研、管理、安全、生活、服务等应用系统数字化。到2015年,教学用计算机达到1500台套,多媒体教室达到150个,多媒体语音室座位数达到8000个。

——精神文明建设 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整体育人环境不断优化,教风、学风和校风实现根本好转,构建起具有鲜明高校特征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到2015年,建成省级文明单位。

——师生生活福利改善 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新校区生活服务设施,加快职工之家和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建设,积极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和交通、就餐、居住等生活条件,适度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二)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示范性技师学院”这个目标,深化三项改革,完成三个转变,实施四大战略,实现四个提升。

●三项改革:深化教学改革、管理改革、后勤改革

●三个转变:实现由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生数量向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就业质量转变;由单一学制教育向以学制教育为主,同时大力开展各类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转变,由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向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

●四大战略: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改革兴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质量是学院赖以生存的生命,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人才是学院做大做强做优的根本保证,必须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不拘一格的用好人才。改革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特色是学院存在的价值,必须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

●四个提升:全面提升学院办学规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办学效益。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为了全面实现改革发展目标,学院将集中精力,抓好“十大工程”建设。

(一)实施“多元办学”工程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充分发挥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山东省水利职工培训中心等多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实施“多元办学”工程。

——拓宽生源渠道,稳定办学规模。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入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良好的社会声誉赢得更多的优秀考生选报我院。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积极争取省外生源,开展跨省校校合作。

——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扩大函授、电大等成人继续教育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在我院建立山东省水利行业职工培训综合基地,面向全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支持鼓励学生报名参军或继续升学。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学生应征入伍;加强与有关等高校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实现学生输出的多元化。

——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内联外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依托行业优势,力争在每个专业建立2个以上就业基地,构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网络体系,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实施“名牌专业”工程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以省部级示范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改革,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名牌专业群,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要充分利用我院自主设置专业的优势,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紧缺专业,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拓宽专业覆盖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加大专业申报前的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调研工作,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反馈信息确定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及招生规模;设立专业开发专项资金,保证新上专业建设资金到位;探索院、系专业建设、管理的新机制,严格执行学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专业建设基本标准,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将坚决予以撤消。

——深化专业改革,打造名牌专业。根据水利大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快水利重点专业和急需专业建设步伐。以省级重点名牌专业建设为龙头,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改革。全面启动院级骨干专业教改试点工作。完善教改试点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专业评估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名牌专业带动名校建设。

(三)实施“教学名师”工程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学院将按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思路,采取外引内培等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加大师资招聘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是按照专业建设需要,坚持每年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接收一定数量新教师;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积极吸引学院专业建设急需的硕士、博士,从科研推广和生产单位选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业务骨干来校任教;三是抓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招聘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具有实践经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四是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努力改善教师的专业、职称结构。

——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是狠抓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生产实习活动,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技推广、技术服务活动,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通过培养、分流和招聘等渠道,加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抓好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师德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和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力鼓励教师读研和参评技师,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和技能水平。每年列出师资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教师读研、进修培训和业务提升。通过在职培养和招聘,促使专业教师中具有技师以上技能的比例达60%以上。

——严格教师岗位编制和岗位管理,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学院专业布局调整,对各系部的教师总数和教师岗位进行编制,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引进竞争机制,切实加强教师的岗位管理和考核工作,严格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对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学质量高、师德高尚的教师要予以表彰奖励,并在津贴分配中给予倾斜。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教学效果差、缺乏师德修养的教师,要给予纪律处分或调离教师工作岗位。

——积极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课程、重点课题负责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有计划的安排到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并适时提供攻读学位、工程实践、出国研修、学术研讨和科研等机会。赋予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等方面相应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名师效应。努力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教学新秀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又快又好成长成才。

(四)实施“实训基地”工程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十二五”期间,学院将按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新建、分解、重组、充实相结合,继续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高水平实验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业训练氛围。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建设、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的原则,建成与教学需要相适应、仪器设备先进、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示范、研发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或车间,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强化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创造良好条件,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推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负责制,实施项目动态监控机制,提高实验实训设施的利用率,创新实训基地企业化运行管理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经营者的身份独立承担基地一部分生产经营项目,提高学生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加大合作力度,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网络。积极争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扶持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提升实训基地技术含量,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形成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实训基地体系。

(五)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十二五”期间,学院将以加强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突出职业岗位需求,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建设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 原则,实施课程重组,优化课程结构,加大综合性课程和单项技能课程的比例,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重点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争取每个专业建成一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分层次、分步骤推动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升学院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要将职业道德与 职业素质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加强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加强学生毕业考核。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育人为目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加强多媒体教学应用系统建设,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教师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信息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 质量。

——加强教材、图书资料建设。以院内实训教材建设为重点,做好自编教材的开发工作。鼓励教师开发编写实训指导教材、案例教材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行业规划教材编写。构建院、系两级教材信息库,实现教材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严格执行学院教材选用、供应工作管理规定,确保优秀教材、最新教材进课堂。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保证年均新增图书不低于1.5万册,改善馆藏结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新机制,加强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评估长效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实行每年一次的系部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规范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全面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试行学分制,加强学籍管理改革。探索试行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制,进一步完善“高技+成人大专”、“技师+成人本科”双学历育人模式,以满足学生对不同专业和课程学习的需求。

——强化考试管理,促进学风好转。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推行教考分离,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努力营造优良的学习风气。

——组织师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校影响的目的。

(六)实施“对外合作”工程

开门办学、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在巩固已有基础和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探索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体制和长效机制。有条件的专业都要开展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要形成一批以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的有机的结合。

——以校校合作为途径,实现学生来源的多元化。积极争取与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高校合作,实施高中生技能提升计划、中职生技能提升计划、大学生技能提升计划,扩大学生来源渠道。

——以国际合作为途径,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职教理念与方法。积极加强对外联系,与国外院校建立多种形式合作关系,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有计划的选派我院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外进修学习,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聘任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接受外籍学生来校研修;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出国留学,探讨成立中外合作办学实体,实施合作办学。探索与国际通行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参与国际劳务服务。

(七)实施“素质教育”工程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坚持“一条主线”的工作原则。坚持把学生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并不断向纵深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建立“三系配套”的工作体系。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条块结合、师生密切配合、上下互动的工作实施体系;建立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用人单位综合评价体系,保证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提高素质教育工作水平。

——确立“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一是突出德育首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强化能力本位,着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三是注重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四是确立身心素质的重要地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强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 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努力形成“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技推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工作格局。

(八)实施“管理创新”工程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通过管理创新,探索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力求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人为管理向制度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四个转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职代会制度,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大力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和人力资源。根据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系部调整,最大限度的挖掘、优化、整合教学和人力资源。同时,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关系,扩大系部的自主权,调动系部办学的积极性。

——建立精干高效的党政管理系统。按照“压缩机关、加强一线、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职能明晰、运转灵活、统一协调、精干高效”的党政管理运行系统。精简党政机关人员,严格机构人员编制,非教学人员比例逐年下降,到2015年,非教学人员占全员比例不超过30%。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人事代理制和雇员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淘汰机制。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拉开档次”的原则,建立适应学校特点的工资及津贴分配制度,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倾斜,形成高效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改革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院、系两级管理职责,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逐步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工作新机制。

——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快信息化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网络技术服务作为支撑平台,开发人事、财务、教务、科研、学生管理和资产管理等系统。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各种信息查询系统,并逐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学院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积极推进后勤改革,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结合学院实际,探索建立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后勤服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形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工勤服务人员实行自然减员,逐步向社会化过渡。积极创建节约型校园,实现学院运行的良性循环。

(九)实施“文明校园”工程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创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生态校园。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思想道德水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学院又快又好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按照“抓作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领导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氛围。二是以学术道德建设和严谨治学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考核管理,培养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教学风气。三是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与严格的制度约束相结合,着力培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牢固树立教职工在治校兴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和完善“双代会”制 度,积极推行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和民主听证制度,探索建立民主、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发扬学术民主,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有序的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人文校园。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加强对院内社团及刊物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校报。在结合学院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凝炼出学院精神,确定校风、校训、校歌等,并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凝聚和鼓舞师生的重要载体。建设文化长廊,增强校园文化景观,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建生态校园。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策划和设计。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努力创建园林式、生态型校园,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十)实施“安全保障”工程

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治安秩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速学校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院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将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制订目标管理细则,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措施,切实抓好学院内部门卫管理、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财产安全管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日常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学院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切实做好学院稳定工作。加强院内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确保“七个不发生”。即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不发生刑事案件和影响恶劣的治安问题;不发生恐怖性事件;不发生校园食物中毒事件。

——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在院内广泛开展“平安班级”、“平安寝室”、“平安公寓”、“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同时注重加强与驻在地公安机关和综治机构的联系,不断健全院内外治安防范体系,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根据学院总体规划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各有关职能处室要制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研工作规划、基本建设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各系部要制定系部发展规划,并组织好规划的运行实施。要增强规划的宏观指导与约束功能,实现对办学事业的全面指导。

(二)思想保障

通过开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高职教育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增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经费保障

充分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培训的高端带动战略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加强与银行、企业的合作,扩大合作办学领域,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兴办校办产业,增加办学收入;改革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监管,依法理财,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教学和各项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

(四)政治保障

全面加强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全面提高治校兴校能力为重点,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勤政廉政、作风过硬、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坚强领导集体。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探索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共同努力奋斗。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发展历程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山东省水利厅。与其合署办学的“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创建于1982年,是由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校,面向全省开展成人教育。

学院前身为“山东省水利技工学校”,原址周村,是全国水利系统最早培养技能人才的学校之一,1965年7月改名为“山东省周村半工半读水利学校”,1969年受“文革”冲击停办。198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淄博市张店区恢复重建,定名为“山东省淄博水利技工学校”,批准办学规模900人;1992年11月恢复原名“山东省水利技工学校”。1999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升格为“山东省水利高级技工学校”,学校领导班子按副厅级实行高配,办学规模扩大为1200人。200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省水利技术学院”,办学规模扩大为4000人。2010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批准改建为“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批准办学规模8000人。

1993年经省职工教育办公室批准,校内设立“山东省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于1999年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省水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挂靠学院办学,并于2005年开始承办普通高职教育和成人大专脱产教育;2001年,设立“中央电大继续教育工作站”,依托华北水电学院开展本、专科函授教育。这些机构的设立,为在校学生获取学历证书提供了平台,“中技+中专”、“高技+大专”、“技师+本科”的“双证制”育人模式成为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

1985年经省水利厅批准,在校内设立“山东省水利职工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全省水利职工岗位技术培训任务;2004年和2010年学院先后被省劳动厅和省移民局指定为承担全省“技能扶贫”和“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订单就业培训”任务的院校;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依托学院还先后设立了“山东省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站”、“0sta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淄博先锋汽车驾驶员培训公司”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6年6月,经省水利厅同意、省发改委立项批准,学院在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700余亩,校舍规划面积18万平方米,于2006年9月30日开工建设,已完成20个单体、12万平方米的校舍面积。2007年10月19日,学院由张店校区(占地97.5亩、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新校区集环境生态化、教学现代化和管理数字化、服务社会化于一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理念,突出了行业和职业教育特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的办学功能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全日制高级职业资格教育为主体、以成人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为两翼的集职业资格教育、本专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学院固定资产达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学院现设有“水利与土木工程技术系”、“汽车与工程机械技术系”、“机电工程技术系”、“信息工程技术系”等四个系,建有包括一卡通、广播、电视、安防、多媒体、网络等内容的千兆以太数字化校园网络,配有闭路电化教学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制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以及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球类运动场和拓展训练中心等;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实训车间60余个,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7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41个;现开设16个技师专业、37个高级技工专业和16个普通高职专业、17个成人大专教育专业。截止2010年底,各类在册学生7570人。

1993年,学院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重点技工学校”,1994年被国家劳动部命名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6年被水利部授予“水利行业职教先进单位”,1997年被水利厅命名为“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1998年荣获“省级花园式单位”,2004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2008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诚信和谐院校”。

山东省水里职工大学(8张)

[1]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地址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水院路169号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学校概况.山东省水里职工大学[引用日期2012-12-13]。。。1993年,学院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重点技工学校”,1994年被国家劳动部命名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6年被水利部授予“水利行业职教先进单位”,1997年被水利厅命名为“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1998年荣获“省级花园式单位”,2004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2008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诚信和谐院校”。党委副书记 王曙光

上一篇:菏泽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下一篇:青岛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样本jide

最近关注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院是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住...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业设置涵盖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

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板hfh

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阜新矿务局职工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属性 成人高校...

  • 微信号
  • 有疑问请电
  • 手机版访问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