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9]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更为现名。[10]武汉科技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1-3],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优秀高校,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8]。截至2015年6月,学校图书馆藏书刊221余万册;建有32个研究所、1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11]截至2016年4月,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10]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属性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防生
主管部门
湖北省。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刘玠、苏义脑、刘本仁、许家印、邓崎琳等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4月,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4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比例超过59%。
校园环境(20
拥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6人、“长江学者”1人、“千人计划配套引智工程”项目8项,湖北省“百人计划”9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2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图书馆藏书刊221余万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精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6亿元;建有32个研究所、1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孝感中心医院、武钢总医院、武汉汉阳医院、武汉普仁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总编制床位数达7718张。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8-19]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名单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孔建益 | 男 | 教授 |
陈奎生 | 男 | 教授 |
赵明旺 | 男 | 教授 |
王耀青 | 男 | 教授 |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名单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盛建龙 | 男 | 教授 |
李立新 | 男 | 教授 |
李亚伟 | 男 | 教授 |
宋世震 | 男 | 教授[20] |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专业 | 带头人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李亚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孔建益[21] |
控制理论与应用 | 吴怀宇 |
武汉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1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0]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材料学
省级重点学科(10个):
材料学(1993年)、钢铁冶金(1993年)、机械设计及理论(1996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6年)、机械电子工程(199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1998年)、化学工艺(1998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1年)、环境工程(2001年)、应用数学(2001年)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18]、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
材料学、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及理论、[18]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18]。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统计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类别):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与土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安全工程、车辆工程、生物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工程(mba)、社会工作硕士(msw)、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艺术(工业设计)、翻译(英语笔译)[22]
武汉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0个教学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23]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材料与冶金学院 | |
材料化学 | ||
冶金工程 | ||
金属材料工程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土木工程 | 城市建设学院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建筑学 | ||
城乡规划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院 | |
工程管理 | ||
工商管理 | ||
市场营销 |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物流管理 | ||
电子商务 | ||
应用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生物工程 | ||
机械工程 | 机械自动化学院 | |
机械电子工程 | ||
工业工程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软件工程 | ||
网络工程 | ||
信息安全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院 | |
工程力学 | ||
材料物理 | ||
统计学 | ||
车辆工程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
汽车服务工程 | ||
交通运输 | ||
交通工程 | ||
物流工程 |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
德语 | ||
翻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法与经济学院 | |
法学 | ||
社会工作 | ||
行政管理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投资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电子信息工程 | ||
自动化 | ||
通信工程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临床医学 | 医学院 | |
预防医学 | ||
药学 |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护理学 | ||
工业设计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
风景园林 | ||
绘画 | ||
视觉传达设计 | ||
环境设计 | ||
产品设计 | ||
公共艺术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
采矿工程 | ||
矿物加工工程 | ||
环境工程 | ||
安全工程 |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 |
资料来源:[23] |
武汉科技大学教学建设
青山校区校园一角
截至2015年,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4]
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
主讲教师 | 课程名称 |
吴怀宇 | 自动控制原理 |
邓泽宏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
顾华志 | 耐火材料工艺学 |
孔建益 | 机械原理 |
陈奎生 | 液压传动 |
方康玲 | 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25] |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耐火材料工艺学、机械原理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10]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
化学反应工程[26]
校级精品分享课程(5门):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生活中的微积分 | 李德宜 余胜春等 |
饮食与健康 | 李文芳 陈 丹等 |
道路交通安全 | 应保胜 郭建忠等 |
中国工艺美术史 | 白雪 |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 张葵[27] |
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
书 名 | 主要作者 | 出 版 社 |
运筹学简明教程(第二版) | 秦裕瑗、秦明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自动控制原理 | 吴怀宇、廖家平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冶金传输原理 | 沈巧珍、杜建明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机械原理(第2版) | 廖汉元、孔建益 | 机械工业出版社[28] |
运筹学简明教程(修订版) | 秦裕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煤化学(第2版) | 何选明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燃气工程(第2版) | 王光辉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 | 陈奎生等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建筑设备自动化 | 李玉云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特色专业(8个):
学科代码 | 名称 |
0802 | 机械工程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9 | 矿业工程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4 | 公共管理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 |
武汉科技大学对外交流
武汉科技大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侨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邀请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武汉科技大学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10]
武汉科技大学学术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牵头组建了面向区域发展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30]学校拥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31]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冶金自动化与工程技术教育部研究中心 |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 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煤炭化与新型碳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冶金装备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 |
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工业系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 | 高效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中心 |
湖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工业炉先进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 智能制造装备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华科大牵头、该校参与) | |
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理工牵头、该校参与) |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大牵头、该校参与) | |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武理工牵头、该校参与) |
武汉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
黄家湖校区(20
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7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80余项,连续八年获得16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数量全位列国高校67位。[10]
2007-2014年获国家科技奖励目录
2007年,张一敏,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祝洪喜,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王光华,焦化过程主要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家湖校区图书馆内景
2009年,吴开明,大线能量焊接系列钢技术发明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9年,陈建勋,本体元建模方法及其在软构件库互操作性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武钢物流整体信息化技术自主集成与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张一敏,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毕学工,大型高炉高效生产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李楠,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李友荣,降低薄带钢生产消耗的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大跨度铁路桥梁钢成套制造与应用技术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李楠,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2年,钟冬望,建(构)筑物拆除定向爆破关键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
2013年,陈奎生,陈新元,傅连东,曾良才,湛从昌,冶金高频液压控制伺服元件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2]
2014年,毛新平,赵刚,先进短流程高品质特殊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3]
2003年--2012年获奖项目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级别 | 时间 | 参加人员 |
1 |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2 | 李楠,李亚伟,孙加林,陈俊红,洪学勤,冯建设 |
2 | 低碳钢冶炼用方镁石-碳化硅-碳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2 | 魏耀武,李楠,柯昌明,李具中,王周福,梁新亮,韩兵强,鄢文,李亚伟,吴健鹏,白晨,陶晓林,顾华志,王玺堂,张继周 |
3 |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湖北省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奖 | 2012 | 李楠,孔建益,祝洪喜,李亚伟,顾华志,柯昌明,邓承继,陈奎生,葛山,朱伯铨等 |
4 | 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1 | 李楠,顾华志,柯昌明,汪宁,邹继新,牟济宁,赵继增,刘百宽,王周福,杭文明 |
5 | 高磷烧结矿铁精矿标准样品研制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软科学) | 2011 | 徐建平,陈士华,朱远志,张穗忠,王玺堂,王周福,李洁,祝洪喜,邓承继,白晨,郭芳,尹玉成,葛山,谢超英,王洪红 |
6 | 超纯净钢中间包冶金耐火材料关键技术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0 | 顾华志,汪厚植,张美杰,黄 奥,王玺堂 |
7 | 无机材料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研究及相关国家标准制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0 | 葛山,尹玉成,赵惠忠,刘志强,祝洪喜,李亚伟,邓承继,梁永和,王周福,白晨 |
8 | 超纯净钢冶炼中间包关键耐火材料开发 |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0 | 顾华志,汪厚植,张美杰,黄 奥,王玺堂 |
9 | 一种用于检测耐火材料耐火度的高温电炉 |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优秀成果奖 | 2010 | 葛山,尹玉成,祝洪喜 |
10 | 一种陶瓷化al2o3-sic质耐火砖及其制备方法 | 第三届湖北省优秀专利项目奖 | 2010 |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 |
11 | 低成本高性能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09 | 李亚伟,李远兵,王玺堂,顾华志,葛山,赵雷 |
12 | 多次连用烧成铝锆碳板的开发与应用 |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09 | 张文杰,顾华志 |
13 | 超大容积焦炉长寿命炉门耐火浇注料研发与应用 |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09 | 汪厚植,顾华志 |
14 | 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祝洪喜,李楠,邓承继,朱伯铨,李亚伟,白晨,顾华志 |
15 | 炼钢电炉顶耐火材料长寿化技术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8 |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张少伟,葛山 |
16 | 高强度耐侵蚀al2o3-sic质复合耐火材料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7 |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李楠,葛山,魏耀武 |
17 | 高强微孔耐蚀氧化铝-碳化硅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业应用 | 全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7 |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李楠,葛山,魏耀武 |
18 | 耐火材料制备与使用过程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7 | 李楠,李轩科,李亚伟,韩兵强,朱伯铨 |
19 | 耐火材料内衬和构件的热机械应力研究及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6 | 李楠,白晨,韩兵强 |
20 | 牙科磷酸盐铸造包埋材料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06 | 余桂林,李楠,李友胜,韩兵强,李远兵,柯昌明 |
21 | gb/t18589-2001焦化产品蒸馏试验的气压补正方法 |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 2006 | 赵敏伦 |
22 | 连铸中间包碱性干式工作衬 |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05 | 王周福 |
23 | 原位生成sialon增强al2o3-sic-c主沟自流浇注料 | 郑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5 | 汪厚植,顾华志 |
24 | 铁水脱硫喷枪破损机理及提高寿命的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04 | 李远兵,李楠,韩兵强,李友胜 |
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工业系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论文出版
标题 | 刊物 | 作者 | 时间 |
a new regularization scheme for blind color image deconvolution |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 陈 黎(1) | 2008 |
a wavelet-domain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image denoising | 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 (sci收录) | 陈 黎(1) | 2010 |
critical-path driven routers for on-chip networks | journal of circuits, systems and computers (sci收录) | 胡 威(1) | 2011 |
3d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with genetic tabu search algorithm | bmc systems biology (sci收录) | 张晓龙(1) | 2010 |
gene expression data classification using locally linear discriminant embedding |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sci收录) | 李 波(1) | 2010 |
combining clustering and class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using unlabeled data |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收录) | 边小勇(1) 张晓龙(3) | 2011 |
robust automatic focus algorithm for low contrast images using a new contrast measure | sensors(sci收录) | 徐 新(1) | 2011 |
despeckling of medical ultrasound images based on quantum-inspired adaptive threshold | electronics letters (sci, ei收录) | 付晓薇(1) | 2010 |
optimal noise reduction in oversampled pr filter banks |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 柴 利(1) | 2009 |
subband synthesis for color filter array demosaicking | 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ci收录) | 陈 黎(1) | 2008 |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subpixel image registration under noisy conditions | 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ci收录) | 陈 黎(1) | 2008 |
hankel-norm approximation of iir by fir models: a constructive method | ieee trans. circuits & systems part i: regular papers | 柴 利(1) | 2008 |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frame bounds using lmi-based optimization |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sci收录) | 柴 利(1) | 2008 |
a nonlinear least square technique for simultaneous image registration and super-resolution |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sci, ei收录) | 陈 黎(3) | 2007 |
a nonlinear least square technique for simultaneous image registration and super-resolution |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sci, ei收录) | 陈 黎(3) | 2007 |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fluidisation and flooding phenomena in lower blast furnace by model experiments |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sci 收录) | 毕学工 | 2008 |
supervised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orthogonal discriminant projection | neurocomputing (sci收录) | 李波 | 2009 |
semi-supervised distance metric learning based on local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 clustering | neurocomputing (sci收录) | 张 鸿 | 2012[34] |
武汉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资源名称 | 数据库语言 | 数据库类别 | |||
维普信息资源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万方学术期刊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万方学位论文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万方会议论文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万方科技成果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ems电子书 | 外文 | 全文 | |||
《中国知网》网络版(ip登陆)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读秀学术搜索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国研网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elsevier sdol | 外文 | 全文 | |||
springerlink online journals | 外文 | 全文 | |||
ebsco asp | 外文 | 全文 | |||
ebsco bsp | 外文 | 全文 | |||
起点自 主考试学习系统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ems电子书 | 外文 | 全文 | |||
asme | 外文 | 全文 | |||
acm | 外文 | 全文 | |||
csa文摘材料科学子库 | 外文 | 文摘 | |||
ei village | 外文 | 文摘 | |||
calis外文期刊网 | 外文 | 文摘 | |||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纸本外文期刊文摘库 | 外文 | 文摘 | |||
steel grips 电子期刊 | 外文 | 全文 | |||
cell电子期刊 | 外文 | 全文 | |||
博看网 | 中文 | 部分全文 | |||
海外图书采选系统(psop) | 外文 | 全文 | |||
ems电子书 | 外文 | 全文[35] |
武汉科技大学文化传统
武汉科技大学章程标识
章程
2015年3月2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了第2号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及《武汉科技大学章程》,这标志着武汉科技大学章程获核准并正式发布。[36]
《武汉科技大学章程》由序言和八章组成,共85条,全文10644字。包括“总则”、“学校功能与教育形式”、“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教职员工、学生、校友”、“学校与社会”、“经费、财务、资产与后勤”、“学校标识”和“附则”。章程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固化了已有的办学实践和管理经验,完善了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突出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监督机制,保障了学术权力在治学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学校与举办者及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37]
校徽
校徽的涵义:
校徽
武汉科技大学校徽以字母“y”为主体构成帆船的形象,“y”是冶金的“冶”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武汉三所冶金院校合一的意思,也体现了学校的冶金特色。由y变形组成的这一动感极强、搏击风浪的帆船形象,象征着学校的事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帆船以淡蓝色为背景,如海天一色,象征博大,外圈的绿色象征生命,圆形校徽上半部分的孤形排列的汉字“武汉科技大学”为鲁迅手写体,和下面的英文“武汉科技大学”组成的圆形,像征着团结一心。[38]
整个校徽的含义:团结·奋进。
校训
“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校训阐释:“厚德”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物。”“厚”,即优待、推崇、重视;“德”,即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德育。“博”,即多、广、丰富;“学”,即学习、模仿、学问;“博学”,即多学勤问、学问渊博。“崇”,即重视;“实”,即实在、实际;“去”,即除掉、除去;“浮”,即浮漂、浮躁、浮华;“崇实去浮”,即崇尚扎实,去除漂浮;推崇实在,除掉浮躁;注重实践,严禁浮夸;提倡立足实际,反对华而不实;倡导真才实学,不要虚假作风;追求实用实效,切勿徒有虚名。
校史沿革,可上溯到张之洞在武昌昙华林创办的湖北省中等工艺学堂。不仅“崇实去浮”与张之洞的办学思想直接有关,而且“厚德博学”也是他一贯的理念。1873年9月,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倡导“通经致用”的治学宗旨。为了改良学风,张之洞于1875年春创办了尊经书院,希望培训一批“通博之士,致用之才”。他提出“非博不通,非专不精”的治学方法,认为经学、史学、小学(指文学、训诂、章韵诸学)、地理、算术、经济、诗词、古文等都有学问,应该“无所不通”。他要求学生认真读书,涉猎广泛,同时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二、三门“专门精求”,“期必有成”。该院严格的教学制度和考试程序,使学生处于一种竞争奋进的学习环境。张之洞在其治学经验谈中对士子提出“德行谨厚”、“人品高峻”、“立志远大”、“砥砺气节”等品德行为方面的要求,提出了读书治学的一些重要原则,如“读书宜读有用之书”,“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等。他所谓“有用”,即可用来“考古”、“经世”和“治身心”。他还指出:“为学忌分门户”(在学术上应破除门户之见),都应“以躬行实践为主”,使学者达到“有品有用”(道德文章集于一身)。在张之洞的倡导下,尊经书院逐渐形成了“沉静好学、崇实去浮”的良好学风。[39]
校歌
武汉科技大学校歌
词:师生集体创作 曲:陈国权
歌词
扬子江边 黄家湖畔
校歌
荡漾着我们青春的笑脸
春风化雨 桃李满园
立德树人 谱写壮丽的诗篇
百年薪火 代代相传
科技人文 和谐发展
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钢铁品质 引领我们
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
追求卓越 放飞梦想
铸造共和国钢铁脊梁
开拓进取 共创未来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辉煌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辉煌[40]
校旗
校旗(6
学校旗设计方案分别以白、红、蓝、绿、浅蓝五种色彩作为底色,尺寸规格共有5种:1号旗帜(2880mm*1920mm)、2号旗帜(2400mm*1600mm)、3号旗帜(1920mm*1280mm)、4号旗帜(1440mm*960mm)、5号旗帜(960mm*640mm)。五种颜色分别设有横版、竖版、二级单位版三种类型,共计75个样式。旗面标准色:白色(c:0,m:0,y:0;k:0);红色(c:0,m:100,y:100;k:0);蓝色(c:100,m:65,y:0;k:0);绿色(c:91,m:44,y:87;k:9);浅蓝色(c:34,m:5,y:11;k:0)。
旗面还为二级学院设计院旗、院标预留既有统一范式又可体现各自特征的空间。校旗按横挂式、竖挂式及桌式设计,长宽比例为1.5:1。校徽、校名、学校标准色等采用《武汉科技大学视觉识别系统(vi)》标准。[41]
武汉科技大学校园文化
武汉科技大学以校内湖——沁湖为文化载体,每年举办沁湖舟赛、沁湖诗会、沁湖时光、沁湖讲堂、沁湖鱼宴[42]等校园文化活
沁湖(4
动,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展现出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新风貌,形成了沁湖文化校园品牌。[43-44]
武汉科技大学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孔建益[45]
校长、党委副书记:倪红卫[46]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国胜
党委副书记:盛建龙
副校长:陈奎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季伟、吴怀宇、刘静、冯征[47]
武汉科技大学知名校友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18万余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广大校友积极支持母校建设发展,学校位列2016年度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35位。[10]
武汉科技大学政界
李一清----原中南局第一书记,原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
韩宁夫----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省委书记, 原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第二
学校举办110周年校庆
任校长;
范钦臣----原中央候补委员,原河南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化资毕业);
刘 玠----原中央候补委员,原鞍山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张昌平----中央纪委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孙志刚----2013年3月任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正部长级),2015年10月任贵州省代省长,2016年1月任贵州省省长。2017年7月15日,孙志刚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48]
郭 琨----原甘肃省常务副省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化资);
史济春----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王 炯----1981年9月—1985年7月,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压力加工专业学习,现任河南省委副书记。[49]
陈德荣----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研究生材冶);
黄楚平----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张亚忠----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校门
吴灵臣----原中共濮阳市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李贵基----原河南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曾担任洛阳市市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李 兵---- 中共鄂州市委书记,原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朱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曾任中共防城港市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袁绪清----国家计划委员会,司长;
黄郎辉----国家统计局、司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王中丙----广东湛江市市长,原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武汉钢铁学院本科,研究生)。[18]
武汉科技大学科技教育界
刘 玠----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
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宋少先----墨西哥科学院院士,墨西哥圣路易斯波多西自治大学(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san luis potosí)终身教授。 (武汉钢铁学院研究生毕业)
卢寿慈----俄罗斯矿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原武汉钢铁学院院长;
张高勇----美国数学学会会士,纽约大学终身教授;
毛新平----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50]
刘本仁----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进入第二轮审批,有效候选人(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李 楠---- 2001,2005,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武科大教授;
徐庭栋----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钢铁研究总院;
谢先启----中国著名工程爆破专家、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03级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武汉市首届“杰出人才”获得者 ,2013年度武汉科技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1]
张一敏----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胡社军----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李晓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武汉科技大学商界及企业家
许家印----广州恒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个人资产全国第1位(2009年);[52]
武科大校友许家印
李海仓----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海鑫集团董事长,个人资产全国第27位(2004年);
李刚进----北京首安工业消防股份有限公司首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水洋----首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贾宝军----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邓崎琳----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2015年8月29日落马[53];
董书通----中国镍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牛和龙----安徽省合肥钢铁公司副董事长;
王义芳----原河北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现任河北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根据中纪委网站2016年7月19日消息,王义芳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调查[54];
王子亮----河南安阳钢铁公司总经理;
王根成----长沙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刘安义----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
吴旭春----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型厂厂长;
樊政炜----攀枝花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 晓----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谢先启----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武汉爆破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爱兵----湘潭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曹志强----湘潭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张渝麟----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永成----北京焦化厂厂长;
李永健----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
李玉田----济源钢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兆会----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向东----深圳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宽生----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
邹援朝----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大副主任;
陈和铁----鄂城钢铁厂总经理助理;
赵 平----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
夏 琨----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院长;
黄青峰----涟源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程红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谢先启----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理;
潘必义----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潘立慧----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公司总经理;。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
院系设置
材料与冶金学院 机械自动化学院 医学院
校 训
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校 歌
《武汉科技大学校歌》
地 址
湖北省武汉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院校代码
10488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国家发明二等奖3项
知名校友
刘玠、苏义脑、刘本仁、许家印、邓崎琳等
定 位
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 风
沉静好学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