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毕业证样本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合肥师范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立项单位。。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4.75亩(滨湖校区800亩未竣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3亿元,纸质图书112万册;共有专任教师76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225人;设有15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本科专业57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1]。硕士点
服务国家特需项目1个(教育硕士) 个
校 训
爱满天下、知行合一
校 歌
《合肥师范学院校歌》
主要院系
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电信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
学校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学校代码
14098
主要奖项
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
校庆日
10月16日。简 称
合师、合师院、hfnu
创办时间
1955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类
属 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
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14年)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合肥
现任校长
孙道胜。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合肥
学校类型
师范类
属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 |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14年)。主管部门
安徽省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高鸿钧,查杰。[1]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所属学科门类 | 创办时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401 | 经济学 | 2008年 |
经济学 | 20101 | 经济学 | 2008年 | |
市场营销 | 120202 | 管理学 | 2009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120206 | 管理学 | 2010年 | |
财务管理 | 120204 | 管理学 | 2012年 | |
酒店管理 | 120902 | 管理学 | 2013年 | |
经济与金融 | 020307t | 经济学 | 2017年 | |
教师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40101 | 教育学 | 2009年 |
应用心理学 | 71102 | 理学 | 2010年 | |
学前教育 | 40106 | 教育学 | 2012年 | |
小学教育 | 40107 | 教育学 | 2016年 | |
艺术传媒学院 | 美术学 | 130401 | 艺术学 | 2007年 |
动画 | 130310 | 艺术学 | 2009年 |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艺术学 | 2013年 | |
环境设计 | 130503 | 艺术学 | 2013年 | |
产品设计 | 130504 | 艺术学 | 2013年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130505 | 艺术学 | 2013年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70201 | 理学 | 2008年 |
电子信息工程 | 80701 | 工学 | 2008年 | |
通信工程 | 80703 | 工学 | 2010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0601 | 工学 | 2011年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80705 | 工学 | 2012年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80704 | 工学 | 2013年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080414t | 工学 | 2014年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0202 | 工学 | 2015年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50101 | 文学 | 2007年 |
出版学 | 50305 | 文学 | 2010年 | |
网络与新媒体 | 050306t | 文学 | 2012年 | |
汉语国际教育 | 050103 | 文学 | 2018年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50201 | 文学 | 2007年 |
西班牙语 | 50205 | 文学 | 2013年 | |
商务英语 | 50262 | 文学 | 2014年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130202 | 艺术学 | 2008年 |
音乐表演 | 130201 | 艺术学 | 2011年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70101 | 理学 | 2007年 |
统计学 | 71201 | 理学 | 2009年 | |
经济统计学 | 20102 | 经济学 | 2013年 | |
应用统计学 | 71202 | 理学 | 2013年 | |
金融工程 | 20302 | 经济学 | 2016年 | |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 | 70301 | 理学 | 2007年 |
制药工程 | 81302 | 工学 | 2012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81301 | 工学 | 2013年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0401 | 工学 | 2016年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71001 | 理学 | 2008年 |
生物技术 | 71002 | 理学 | 2009年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82702 | 工学 | 2012年 | |
生物制药 | 083002t | 工学 | 2018年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0901 | 工学 | 2008年 |
软件工程 | 80902 | 工学 | 2010年 | |
物联网工程 | 80905 | 工学 | 2012年 | |
网络工程 | 80903 | 工学 | 2015年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080910t | 工学 | 2018年 | |
体育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 | 40201 | 教育学 | 2010年 |
运动训练 | 040202k | 教育学 | 2012年 | |
舞蹈表演 | 130204 | 艺术学 | 2015年 | |
运动康复 | 040206t | 教育学 | 2016年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30503 | 法学 | 2007年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 ----- | -----[7] |
合肥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学科(c类)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1]
安徽省重点学科(c类):基础数学[8]
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语文、数学、化学、美术、思政、体育、生物、物理、英语10个方向)[9]
合肥师范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54人,其中正高57人、副高176人、二级教授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双证”教师115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
履知楼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进华[10]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李进华、吴先良、曹卓良、黄少华、陈明生[10]
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曹小云[10]
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吴昕春、袁晓薇、李群、殷世东[10]
安徽省教学名师:李进华、王家正、杨世国、姚如富、钱雯、孙志宜、郭玉堂、吴秋芬、胡玉娟、吕建国、胡昂、毕建洪、袁晓薇[10-11]
安徽省教坛新秀:吕建国、潘洁珠、王琳、杨刘、陈宏友、乔宗敏、李和平、石丽娟、马晴、刘路路、袁立丽、申远、史君华、朱桂兰、方璐、唐永生、谈谷雨、王凡[10-11]
安徽省教学团队 |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主持人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团队 | 2008 | 杨世国 | ||||
数模电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2010 | 吴先良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 2010 | 方小教 | ||||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 2011 | 黄伟 | ||||
学科教学论教学团队 | 2013 | 傅文茹 | ||||
翻译类课程教学团队 | 2014 | 章媛 | ||||
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团队 | 2014 | 訾振发 | ||||
光机电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2015 | 李大创 | ||||
制药工程教学团队 | 2015 | 朱金苗[12] | ||||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 2016 | 姚本先 |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企业培训课程群教学团队 | 2016 | 张昕[11] |
合肥师范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特色专业8个,安徽省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项,安徽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安徽省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7个,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7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立项3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4门,安徽省规划教材4项;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13]
锦绣校区博约楼
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是“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设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牵头组建“安徽基础教育发展联盟”;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政府合作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
安徽省特色专业: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14]
安徽省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应用、数据库原理(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基础(资源共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源共享)、高频电子线路(资源共享)、组织行为学(资源共享)、戏曲鉴赏(视频公开)、[15]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视频公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视频公开)、书法训练(视频公开)、大学体育与健康(资源共享)、大学语文(资源共享)[11]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16]
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卓越中学化学
合肥师范学院(20
教师培养计划、卓越统计师培养计划、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6]、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音乐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11]
安徽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7]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8]
锦绣校区逸夫教学楼
安徽省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教师技能训练中心、生物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化学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动漫创意与策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it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19]
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电子信息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物理学、软件工程、制药工程、物联网工程、酒店管理[20]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21]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2]、合肥师范学院—合肥长虹实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11]
安徽省规划教材:《财务管理》、《现当代艺术思潮》、《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西方美术理论选读》[23]
教学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美国特洛伊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等合作开展“2+2”和“3+1”本科人才培养;与美国索尔茨伯里大学、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等15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派;与安徽省体育局等共建安徽省首个足球学院——合肥足球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共建刘铭传学院,引入铭传大学相关专业核心课程,部分学生第三学年有机会赴台湾铭传大学学习、赴美国铭传大学密西根分校攻读硕士学位;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共建附属实验中小学。[1]
实训基地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皖新传媒集团、安徽徽王集团等合作建立“魂芯”dsp实验室、pcb及smt生产线、蓝莓深加工生产线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与合肥市、明光市、金寨县、砀山县、蒙牛集团、人和集团、长虹电子等合作共建校外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110余个。[1]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生近三年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924项。[1]
教学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近三年学校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15项。[1]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览表(部分) |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 二等奖 | 2008 | ||
师范生全程实践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10 | ||
微型化学开放实验的研究与网络教学 | 二等奖 | 2010 | ||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2012 | ||
安徽省地方高等院校公共艺术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 | 二等奖 | 2012 | ||
大学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二等奖 | 2012 | ||
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 二等奖 | 2012 | ||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校本实践探索——以“重全员、低重心、强分层”为原则 | 二等奖 | 2013[24] | ||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建构与应用 | 特等奖 | 2015 | ||
对接微波通信产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一等奖 | 2015 | ||
新建本科高校毕业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 | 二等奖 | 2015 | ||
学科化学教育硕士“三导师”“三步走”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2015 | ||
安徽省地方高等院校美术学(师范)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 | 二等奖 | 2015 | ||
基于微波工程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5[25] | ||
基于智能车模型竞赛平台下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二等奖 | 2016[11] |
合肥师范学院获得荣誉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第六、七、八、九、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1]
合肥师范学院学术研究
合肥师范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分中心1个,拥有校级科研机构19个。[1]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设计实验室 |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6] | ||
安徽省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 | 魂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产业化研究院[26] | ||
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6] | ||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微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 | |||
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分中心 | 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合肥师范学院分中心[28] | ||
校级“2011中心协同创新中心” | 公共体育服务协同创新中心[29] | ||
校级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30] | ||
校级研究所(中心) | 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研究所 | ||
应用数学研究所 |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
数字体育训练信息技术研究所 | |||
资源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
江淮城市群发展研究所[29] | |||
网络文化与网络舆情研究中心 | |||
徽派版画艺术研究所 | |||
刘铭传研究中心 | |||
行知文化研究中心 | |||
中国画艺术研究所[29] | |||
校级重点科研基地 |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 | ||
动画创意与策划研究中心[29] |
合肥师范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
锦绣校区行知楼
基金、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518篇,其中被sci、ei收录263篇;获国家专利145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1]2012年度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5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13年度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5项。[33]
2015年9月,学校朱镜人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英国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历史演进研究》通过结项验收,被评为“优秀成果”。[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一览表 |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获评年份 |
杨刘 | 两类复杂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正解 | 青年基金 | 2012年 |
李大创 | 固态海森堡系统中消相干问题的研究 | 青年基金 | 2012年 |
冯源 | bo2超卤素团簇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 | 青年基金 | 2012年 |
张量 | 基于稀疏随机采样技术的天线近远场快速测试算法研究 | 青年基金 | 2012年 |
訾振发 | 低维m型钡铁氧体及其复合物的制备、磁和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 面上项目 | 2012年[35] |
宋伟 | 光合作用中量子效应的理论研究 | 面上项目 | 2013年 |
董萍 | 固态(量子点)量子计算的纠错研究 | 面上项目 | 2013年 |
沈晶 | 纳米材料光电特性辛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建模与分析 | 青年基金 | 2013年 |
于绍慧 | 基于时间序列光谱数据的水中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 | 青年基金 | 2013年[31] |
唐磊 | 利用改进的瑞利测风激光雷达进行70km高度大气风场观测 | 面上项目 | 2015年 |
郑斌 | g-四链体dna与石房蛤毒素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 青年项目 | 2015年 |
薛燕 | 阵列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调控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 | 青年项目 | 2015年 |
谢飞 | 基于带有通配符序列模式和主题模型的短文本表示研究 | 青年项目[32] | 2015年 |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一览表 |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项目批准号 | 申请人 | |||
语篇互文视角下的演讲修辞性叙事模式研究 | 规划基金项目 | 13yjazh115 | 杨家勤 | |||
数字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困境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 规划基金项目 | 13yjazh143 | 周琴 | |||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研究 | 规划基金项目 | 13yja880093 | 尹小敏 | |||
近代中国家庭观念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规划基金项目 | 13yja720014 | 钱善刚 | |||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明清时期西传中国小说研究 | 青年基金项目 | 13yjc751003 | 陈婷婷[33] |
合肥师范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合计105.9万册,电子图书260.99万册,中外文期刊1572种,1652份,音像资料6865件,中外文数据库34个。重点收藏本院所设各专业的专业文献及相关学科文献,注重收藏基础理论著作及专门著作。哲学、政治、语言、文学、教育、艺术、历史方面的藏书较多,类书、丛书、文集、图集及各专业常用的参考工具书收藏也较为丰富,初步建成由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专业性文献信息数据库、共享资源等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36]
学术刊物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创刊于1984年9月,原名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月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学报》,[37]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合肥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38]
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于199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1999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安徽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2002年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3年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2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十佳学报”。[39]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重点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学专题、中古、近代汉语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与教学、“产学研”专栏等[40]
《安徽基础教育研究》
《安徽基础教育研究》是由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主管,合肥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15年全年4期全文收录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安徽基础教育研究》于2013年创刊,主要以电子刊形式将来自一线的调查数据、问题解析、改革案例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与转化。[41]
合肥师范学院文化传统
合肥师范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合肥师范学院校徽确定于2008年11月。
校徽图案为圆形,主色调为蓝色,内容由校名中英文、中心图案和建校时间组成。校徽上标明了校名中英文。校名中文字体为苏轼体。
中心图案为学校主建筑锦绣校区图书馆,采取抽象构图,图案横画象征堆积的书籍,竖画象征竹简,寓义知识和教育。
中心图案下方为学校的建校时间1955年。[42]
校歌
《合肥师范学院校歌》
徐海燕 词
罗可曼 曲
先贤创业,文脉悠长;薪火相传,求索无疆。
校歌
巍巍学府,江淮名校;爱满天下,万千气象。
啊,青春在这里,放飞梦想,我们志存高远,感恩师长。
理想在这里,传承发扬,我们重任在肩,承载希望。
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前程在这里扬帆起航。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学以致用,奋发向上。
信念如磐,明日栋梁;知行合一,为国荣光。
啊,桃李在这里,沐浴春风,化作爱心雨露,洒向四方。
前程在这里扬帆起航,我们重任在肩,承载希望。
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前程在这里扬帆起航。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43]
校旗
校旗的旗面为蓝色,色标为“c:100 m:70 y:0 k:0”,长方形,其长与
校旗
高之比为三比二。
校旗常用标准尺寸为长240公分,高160公分;其他情况下也可采用以下三种尺寸:长288公分,高192公分;长192公分,高128公分;长96公分,高64公分。[44]
合肥师范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爱满天下、知行合一
“爱满天下,知行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爱满天下,体现的是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的大爱精神和博爱情怀,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把“爱满天下”作为校训,既体现了以德立教、以爱施教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立教为公、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体现了学校落实“师范性”办学定位的本质要求。
知行合一,源自于明代王守仁的《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知行合一”为校训,意在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45]
合师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校自1955年创建以来,历经创业、撤并、恢复、改制、转型等坎坷历程,但全校上下始终牢记使命,以更好服务安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抢抓机遇、与时俱进、顽强拚搏、开拓创新,实现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合师人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充分展现出刚毅坚卓、百折不挠、勇于开拓、奋发图强的良好精神品质。
卓越,高超出众之意。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是指将自身的优势、能力、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既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精神动力。六十多年来,全校上下始终把追求卓越的精神贯穿到做好各项工作中,尤其是改制以来,立足“高起点”,注重高质量,追求高水平,实现了办学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追求卓越,充分体现了该校师生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46]
校风
诚朴包容、精细雅致
诚朴,真诚质朴之意。诚信乃立人立学之本,朴真乃为人为学之基。学校历来重视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倡导和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诚心正意、务本求实的优良品德,诚实做人、诚心向学,在师生中形成了诚信友善、务实崇真的风尚。
感恩亭、师魂雕塑
包容,是大学的本质,也是做人的胸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的包容,作为高校既要保持自己的学术传统和特色,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教育学生、创造新知;“诚信乐群、大度宽容”是做人的包容,既要悦纳自己,更要宽容别人,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厚、宽容、宽松的氛围。
精细,精密细致之意。雅致,高雅的意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精细雅致,体现了学校师生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风格。精细做事,追求事态完美而注重细节;雅致做人,追求品德清雅而不媚俗,反映了学校师生尚德尚美、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和良好风气,彰显了学校注重师生品德、品质、品位教育的成果。[47]
教风
为人师表、教学相长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长期以来,学校广大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学习,严谨治学、敬业爱生、言行雅正,树立起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体现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展现出了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坚持“与学校同发展,与学生同成长”的工作理念,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平等共进的局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的教育信念在学校得到了体现。[47]
学风
勤习慎思、品学兼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在学的基础上,勤于实践和思考,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惟有慎思,方能辨别真伪,获得真知;惟有勤习,方能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勤习慎思既是学习的根本方法,也是优良学风的集中体现。
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以成才为目标,以修德为根本。欲成才首先要成人,故应德才兼修,既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道德意识品质的修炼,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做到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7]
合肥师范学院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徐成钢 |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 孙道胜 | |||
副校长 | 姚本先 | |||
副书记 | 吴昕春 | |||
副校长 | 陈江吼 | |||
纪委书记 | 汤增产 | |||
副校长 | 曹卓良[48] | |||
副校长 | 谢阳群[49] |
合肥师范学院校园环境
锦绣校区主要道路
学校锦绣校区共有主要道路8条,其名称均取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大德路:陶行知《新大学——大众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大德,在新大众,在止于大众之幸福”。“大德”即大众之德。
锦绣校区体育馆
2、双全路:陶行知非常强调手脑并用,实际即强调知与行的统一。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3、三新路:1919年7月,陶行知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发表题为《新教育》的讲演。他对“新教育”之“新”释义有三:一是“自新”,即本土的,非模仿他国的;二是“常新”,即做到“日日新”;三是“全新”,即精神与形式上内外一致。
4、四问路:1942年7月,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在进德修业上要“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