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毕业证样本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市私立艺培戏曲学校,1953年由北京市政府接管,更名为北京市戏曲学校。著名表演艺术家郝寿臣、马连良、孙毓敏等曾任学校校长。2002年12月,学院成立,正式举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占地44.69亩,2006年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与学院合并,充实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1]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位于北京市,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高等职业学院。[1]。现有职工357人,专任教师23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专家67人。有北京市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7人,北京市专业带头人1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开设京剧、地方戏曲、音乐、舞蹈、艺术设计和影视表演等多个专业方向,已从单一的戏曲学校发展成为综合艺术院校,培养了孙毓敏、张学津、赵葆秀、谷文月等近7000名艺术人才。 2012年2月,学院成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现任校长
刘侗
知名校友
张学津、孙毓敏、刘诗诗、李崇善、耿琦、柏雪、刘蓓、张傲月
主管部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要院系
京剧系、表演系、舞蹈系、地方戏曲系、音乐系
学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里8号
邮政编码
100068
占地面积
44.69亩。简 称
北戏
创办时间
一九五二年
类 别
公办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类型
艺术。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学校类型
艺术
主管部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类别
公办高等职业学院
知名校友
张学津、孙毓敏、刘诗诗、李崇善、耿琦、柏雪、刘蓓、张傲月。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了一场义演。戏码为侯正仁《四杰村》,刘秀荣、张春孝、钮骠《豆汁记》,大轴是梅兰芳《霸王别姬》,剧中除刘连荣的项羽、姜妙香的虞姬、王少亭的韩信、萧长华的更夫等为梅先生的老搭档外,为加强演员阵容,由戏校的钱浩梁、朱秉谦、杨启顺、袁国林、贺春泰、傅殿华、柏之毅、史燕生分别扮演韩
剧照
信帐下的樊哙、周勃、王陵、彭越、陈贺、孔熙、英布、曹参八员汉将,使该戏增色,剧场之内盛况空前,演出的收入给艺培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马连良得知后,便主动发起以富社师兄弟为主的一场义务戏,为艺培筹集基金。1952年8月5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群英会·借东风》,由侯喜瑞饰黄盖、马连良前鲁肃后孔明、曹连孝前孔明后鲁肃、叶盛兰饰周瑜、黄元庆饰赵云。萧长华、郝寿臣两位亦粉墨登场,分饰蒋干和曹操。由首都实验京剧团助演,开场为吴鸣申的《嘉兴府》。这之后,马连良、张君秋又义演《四进士》,票款全部经梨园公会转交艺培戏校。
随着戏校的发展,人员也在不断增加,教师已有20多人,由于学校创业维艰,请来的教师只发给以小米为计算单位的低工分。临时代课的只给予菲薄的车马费酬劳,有的教师主动义务教学,不取一文钱。荀令文就曾对沈说:“三叔,如果开支紧张,我也和您一样,暂不要报酬。”他在学校的一年多中,从未领过任何报酬,后因工作需要,他调到梨园公会。
学生开始上课学艺,沈玉斌一度想给学生们重新起个艺名,甚至连排什么字都想好了。萧长华闻听摇了摇头说:“不妥!那不变成旧科班了吗?玉斌,你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请你慎重考虑!”沈听罢之后,连连点头道:“您老说得对,多亏您提醒!”此事作罢。
戏曲学校分生、旦、净、丑诸多行当,分行关系着一个学生的命运与前途。初选的行当对某些学生往往不一定合适,要通过观察了解和培训实践加以纠正。为此学校有明文规定,若是学生一旦不适所学行当可以变更。所以这批学生中就有不少人毕业时的专业与初学的行当有了较大的变更,当时学生们称它为“大改行”。
演出剧照
有的学生确实不适应学戏,只得劝其退学另谋出路。巴金陵原也有人主张让其转学,沈玉斌却坚持己见,认为他是棵好苗子,须正确引导,于是亲自给他说了一出昆曲《春香闹学》,果然不凡,毕业后他一直在校任教,现已是桃李满门的优秀教师了。
1953年2月9日下午,梅兰芳主持了“艺培”的最后一次董事会,总结了戏校1953年一年的工作之后宣布,因经费和师资的困难,经市政府批准,学校由政府接办。市文化局副处长王松声宣布,改名为“北京市戏曲学校”。北京市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郝寿臣校长曾对学生们说:“戏校能有今天,多亏了沈校长啊!”1992年,北京市戏曲学校建校40周年之际,邓友梅曾撰文《校庆之时不要忘记沈玉斌》。
1993年北京市戏曲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专;1994年又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1994年、2000年两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并连续五次荣获“北京市、省部级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学校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又增挂了“北京市艺术学校”的校牌,增设了中国民族舞、芭蕾舞、国标舞、音乐电脑制作、舞美灯光音响班、基功师资班、木偶等多种学科,接纳了广西、安徽、云南、湖北、唐山等地的京剧委培生,又有一批优秀的艺苗展现在观众之中。
2000年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开设了戏曲系、舞蹈系。学校曾组团出访了俄罗斯、韩国、比利时、法国、德国、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并与台湾复兴剧校建立了长期的文化交流关系,自1994年9月以来,已先后派遣和办理8批专业教师,共百余人次赴台教学传艺,深获好评。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的关怀下,于2002年升格成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多种专业、多项学科的名牌学校和综合艺术的教育基地。
2003年开设的北京市尖子人才后备班,一年多来成绩突出。学生魏春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杨菲获侯宝林金奖,以及其他各项奖项。我院业已成为北京市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2008年1月,学院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2011年12月,学院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系设置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是我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系,是学院的龙头专业。始于1952年京剧表演专业,由梅兰芳、郝寿臣、马连良等艺术大师艰苦创办而成。侯喜瑞、孙毓堃、李盛藻、裘盛戎、叶盛章、孙毓敏、李文敏、王志怡、李玉芙、李鸣岩等众多名家先后在校执教。2010年由戏曲系更名京剧系。现开设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两个专业方向。
多年来,京剧系教学成果显著,具有两门市级精品课程、市级花旦优秀教学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具有很强的教学实力,是学院的品牌专业。依据北京各大艺术院团及相关行业对戏曲表演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京剧系培养有志于传承戏曲艺术,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知识,掌握戏曲表演的高等职业技能和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胜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及相关领域的职业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京剧系蜚声中外,培养的学生分别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全国推新人大赛、“红梅奖”、“蚁力神杯”、“文华奖”、“学京赛”、“小梅花”等全国重大赛事中夺得大奖,为北京和全国培养了以孙毓敏、张学津、燕守平、赵葆秀等为杰出代表的4000多位戏曲艺术人才,以及以张和平、吴江、王玉珍等为优秀代表的戏曲界及文化艺术界的许多领导人才。并多次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局的表彰,曾数次组团赴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于1998年开设音乐专业,2003年正式成立音乐系。
音乐系一直秉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笃行“厚积薄发,艺鸣惊人”的系训精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音乐系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2013年在职专业教师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2人,博士学历1人,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北京名师”1人,他(她)们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著名音乐学府。为了充实教学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学院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教授及演奏家韩国良、赵登营、于红梅、张诚心、徐阳、李岚松、袁源、李满龙、杨春林、石海彬等担任客座教授。
音乐系下设理论教研室、钢管弦教研室、民乐教研室、声乐教研室。开设音乐表演专业,包含器乐演奏(民族器乐演奏及西洋管弦乐演奏、钢琴演奏及钢琴伴奏)、声乐演唱(美声、民族、通俗)及合唱指挥两个专业方向。
音乐系自成立以来,高度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先后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交响乐团,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成功打造大型原创晚会“水牛儿——北京民歌音乐风俗画卷”以及“红旗颂”等大型音乐会。还参与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大型交响诗音乐会“共和之路”、央视“清明诗会”等重大社会演出及活动。此外,我系坚持长期举办学期音乐会、优秀学生音乐会、师生演奏(演唱)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以及与国内外音乐机构交流的演出。
为了拓宽视野,,加强国内外交流,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音乐系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法国李斯特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面汲取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奠定了基础。
音乐系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管理使我们的中专毕业生每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艺术院校,优质教学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可。高职毕业生一部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北京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一部分同学顺利就业,有的在武警文工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等专业团体任职,有的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专业学科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屡屡获奖,尤其在“文华奖”民族器乐大赛、中法咪哆杯钢琴、长笛大赛和全国声乐大赛中,我系师生都喜获大奖。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学院1982年开设舞蹈专业,2002年正式成立舞蹈系。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舞蹈系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师31人。他(她)们先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和中央民族大学。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舞蹈系比肩与国内一流的专业院校。现今有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专业教室共十间。每间教室都配有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依托学院综合艺术办学的优势,舞蹈系为首都和各大地方专业艺术团体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也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研究成果。创编了《敦煌乐鼓》、《猎》、《少年强》等一批优秀教学剧目。
舞蹈系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专业系。建系十年里我们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竟评,并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舞蹈“荷花奖”比赛、全国 “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舞蹈比赛和北京市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荣获了32个重要奖项。带领学生多次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台、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参加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启动仪式、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闭幕式)、2009年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2011年完成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红色艺术节舞蹈专场演出。2011年参加了为金砖五国首脑专场演出活动。2011年舞蹈系参加了西城区文化馆主办的什刹海情韵晚会排练与演出。在以上的演出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还应邀赴德国、韩国、菲律宾、泰国、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活动。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地方戏曲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地方剧科始建于1960年,培养了众多表演和音乐人才。2011年正式成立地方戏曲系,现有中国戏剧梅花奖、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马惠民任地方戏曲系主任,张宝学任副主任。地方戏曲系下设两个教研室,其中河北梆子、北京曲剧为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张宝学。评剧、相声、曲艺为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王翀。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地方戏曲系表演专业的教学,一直遵循对中国戏曲程式体验的坚守,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挥我院戏曲专业基础课的优势,强化戏曲专业基本功、把子、身训教学以及戏曲创编课教学的优长;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剧目的排演,更要求学生懂得戏曲艺术学习的方法,强调多门类艺术的学习和培养,以适应各剧种表现传统剧目、现代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目的需要。运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有一定文化、理论水平,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评剧表演专业教师有:在职教师马惠民、王翀。外聘中国评剧院教师李维铨、戴月琴、高闯、恒红、马新茹。外聘其他院团教师刘淑琴、张选、郑筱娣、王金章、杨敏等评剧名家在校任教。评音教师有:崔东坡、张士源、白国全、尹庆飞、王志强、刘志宇、刘志勇、赵娜、周蓓。评剧表演专业开办仅两年就培育出八朵“戏剧小梅花”金奖。还聘请张德福、谷文月、刘萍、李惟铨、刘文田作为专家为评剧专业指导教学严格把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地方戏曲系表演专业与国内多家地方戏曲剧院团如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德云社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为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此次该团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师资阵容强大。参与教学的老师既有梅花奖获得者:王凤芝、李二娥、彭艳琴、王洪玲、王英会;又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陈晓芬、殷新泉;国家一级演员:刘凤香、张树群、郭砚夫;国家一级演奏员:郑四宽;及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和演奏员等。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文化局所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演剧目屡获殊荣。此次与北戏合作办学也选派了最佳师资阵容,其中由北京曲剧老一代著名演员韩新民、国家一级演员甄莹、国家二级演员王晓莉。
为了多剧种办学,地方戏曲系与德云社(郭德纲)合办相声专业,高峰、史爱东、李文山、杨旭等教师任教,2012年增设了曲艺专业,王树才、果振标、宋民强等教师来校任教。此外为了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地方戏曲系还聘请了京剧系名师杨振刚、王茂生、刘亚新、刘杰、张玲、马岚、张铁珊、张勇等优秀教师任京昆课教学。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美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设舞台美术专业,2008年正式成立舞台美术系。 舞台美术系成立后,引进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艺术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形成了多专业方向人才构成的日益充实的师资队伍。舞台美术系在职教师12人,其中博士在读2人,硕士(含在读)5人。舞台美术系还从东田造型、几米造型、中国评剧院等单位和机构常年聘请具有丰富的舞台及影视实践经验的舞台美术专业人员为学生授课。
舞台美术系2008年下设戏剧影视化装与戏剧影视灯光两个专业,学制2年。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2011年将专业方向扩展为戏剧影视人物造型和戏剧影视灯光与音响,学制改为3年。戏剧影视人物造型专业课程有舞台化装、时尚化妆、影视化装、毛发制作、现代发型、古代发式、戏剧影视服装设计、服装裁剪与工艺等,戏剧影视灯光与音响专业课程有灯光基础、灯光技术、灯光设计、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管理、音响基础、音响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等,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涵盖舞美设计、绘景、化妆、服装、灯光、音响、装置、道具、舞台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
舞台美术系拥有化妆教室、专业绘画教室、灯光与音响训练室等教学场地,调光台、灯具、调音台、话筒等设备齐全,这些硬件设施设备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并不时进行更新。此外,学院的排演场、摄影棚也为我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基地。
舞台美术系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学生常担负学院各系教学演出的舞台美术工作,例如在学院排演的少儿京剧《白雪公主》中,灯光主控、追光、装置和特效全部由我系学生担任。学生还曾参加教育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财政局和诸多学校组织的对外演出活动。
该系迄今已有毕业生200余名,学生除升入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外,还活跃在中央电视台、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等各大媒体、院团、剧场、剧组中,为首都的文化演出事业做出了贡献。 舞台美术系作为学院较为年轻的专业系,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随着毕业生逐步深入到舞台美术的各个领域,舞台美术系在业内的声誉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系成立于2011年3月,2011年开始招收影视表演专业(高职)学生。该系是学院根据社会对影视人才的需求和满足社会广大青少年对影视表演专业学习的渴求而新建的专业系。影视表演系办学思想明确,即为社会培养有一定竞争实力、有较好创造力、有较强艺术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表演艺术人才。该专业将依托学院综合艺术院校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在系统开设表演专业课程同时,加大音乐、舞蹈、戏曲、播音、主持、钢琴、灯光、舞美、摄像等课程比例,使学生不仅能成为适应电影、电视、话剧舞台表演的艺术专门人才,而且还能成为适应社会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服务基层的艺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影视表演系现有在职专业教师5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研究生1人。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现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老中青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有在编在岗职工330人,专任教师27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专家47人。有北京市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7人,北京市专业带头人1人。同时,学院长期聘请业界著名表演艺术家、学者和优秀演员作为特聘教授来校任教。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孙毓敏
孙毓敏,女,汉族。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现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委员、中国剧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剧协副主席、北京京昆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首都企业家俱乐部特邀会员等职。为国家一级演员、河北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东方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1940年出生于上海。
孙毓敏8岁学习京剧,先后师从赵绮霞、李金鸿、赵德勋、高玉倩等。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荀慧生剧团,被选为继承流派的学生,拜荀慧生先生为师,随后于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学习了《西施》、《洛神》、《生死恨》等梅派剧目。
1991年起担任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校长,并帮助学院升格成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她发表有《含泪的笑》、《我这两辈子》、《京剧唱腔体会点滴》、《荀派艺术语言特色》等著作,并应邀到国内外几十所大学作艺术讲座,到各地中小学及文化单位进行普及京剧讲学。
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1994年举办的“梅兰芳金奖大赛”获首届梅兰芳金奖;美国佛州颁发的亚洲最佳艺人终生成就奖;潍坊国际风筝杯最佳表演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市级特别表演奖、优秀表演奖、论文。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李文敏
李文敏,女,著名京剧教育家,程(砚秋)派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名师奖获得者,北京市非遗传承人,全国第一位举行个人教学成果展演的戏曲专业教师,中国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京剧流派班导师。
李文敏教授出身梨园世家,1952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北京市戏曲学校首届毕业生。20世纪50年代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先生为师攻学程(砚秋)派,传承衣钵,1963年回母校任教至今。
李文敏教授在四十余年的京剧表演基础和程派艺术薪传教学实践中,坚持基础教学必须强调规范化的教学理念,锐意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创建性地将程(流)派艺术的优秀成果、表演方法与基础教学实践相结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了教学内容,升华了教学主题,带动了教学团队建设,学生成才率大幅提升,形成了京剧艺术教学的知名品牌,在全国及海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文敏教授是京剧程派艺术的主要传人之一,为程派艺术的继承、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程派艺术薪火兴旺,与李文敏教授几十年的一贯辛勤努力分不开,她被誉为“程派艺术薪传的功臣” 。她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西、云南、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香港、台湾及美国等地,如获全国戏剧梅花奖的李海燕、张火丁和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殊荣的郭伟、赵欢及获首届学京赛金奖的张茜等均为全国各主要院团的新一代优秀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