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的最新动态,查看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本科专业
70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3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8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5个
国家重点学科
8个
院系设置
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学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化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等
校 训
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校 歌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
校庆日
10月2日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知名校友
恽代英、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阮成发、于忠福等。简 称
华大、华中师大、ccnu
创办时间
1903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师范类
属 性
211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1计划
111计划
武汉七校联盟
属性
211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1计划
111计划
武汉七校联盟
自主招生。属性
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1计划|111计划|武汉七校联盟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教学楼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与1885年英国循道会在武昌开办的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
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
19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
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开端。
1909年5月18日,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
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6日在文华教堂首次举行毕业班布道会,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韦卓民为其中之一。
19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
私立华中大学
1922年2月,美国圣公会、美国复初会、美国雅礼协会、英国伦敦会、英国循道会等差会代表应邀到汉口吴德施主教寓所开会,决定在武昌开办一所联合大学。8月,筹建华中大学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私立华中大学
1924年,文化书院改名为(私立)华中大学。
19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
1927年,基督教及《圣经》相关课程被编入教学大纲。
1927年5月,受时局影响学校暂时关闭。随后校长孟良佐给本应于当年6月毕业的学生寄去了毕业文凭,给5月仍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全部给予成绩“d”,并寄给学生本人成绩单副本。
19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正式并入华中大学。5月,再次举行会议,选举韦卓民为华中大学校长,在韦卓民从英格兰返回之前,孟良佐继任校长。大会表决通过学校英文名为“central china college”。各差会就师资、财物等做出承诺。9月,华中大学重新开学。文华图书科以专科学校名义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注册,具备了成为一所独立学校的资格。
1933年受西方经济萧条的影响,五个合作教会的拨款额削减,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发展受到制约。
1935年申请得到了四万由美国返回的庚子赔款,并得到校友、政府及中国基金会的拨款,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形势严峻,学校着手准备西迁。
1938年举校西迁。7月10日从武昌启程,船行五天,于15日抵达长沙;22日从长沙乘火车出发,经衡阳、东安、全州,再乘汽车抵达桂林。历时一个月余,历程千余里,9月下旬在桂林开学。日军频繁轰炸,难保师生安全,校临时执委会决定再次迁移。
1939年2月20日,师生乘汽车离开桂林,经良丰、荔浦、柳州、大塘、南宁、出境至安南、东塘、谅山,抵达河内。再踏上滇越公路,于27日下午全体抵达昆明。3月16日,乘车离开昆明转辗喜洲。5月1日,在喜洲这一边陲小镇开始了华中大学新的学期。学校仍设文学院、理学院及教育学院,在此办学近八年之久。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的消息传至喜洲,临时执委会决定缩短假期,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早返回武昌,并组建了一个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返回武昌的计划。
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第一批师生由骆传芳率领出发,一周后第二批师生由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夏,全体师生安置进原华大校园临时住房,并接受政府拨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开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学年。加入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随后,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图书馆藏增加,办学拨款到位,校园建筑增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1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庆纪念会。[2]
公立华中大学
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即将到来,教育事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任务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国各地开始了接收、改造各级各类旧学校和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教育主权的教育改造工作。基于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改造旧教育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开始酝酸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根本,在改造旧大学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经过协商和筹备,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
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
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3]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
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
华中师范大学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4]
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4]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9年,成立研究生院(筹),经过两年多的筹建工作,2011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研究生院。[5-7]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8]
2014年9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所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
2017年6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成立,日本籍历史学家、汉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滨下武志担任首任院长。[10]
2017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9月29日,参与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11-12]
2018年9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腾讯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成功举行。9月21日,中国首个核科学计算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揭牌,该中心入选了当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最快的计算机排名(top500)和全球最节能的超算机群(topgreen500)。10月,华中师范大学全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是组建本科生院,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13-16]
2019年1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7]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规模
华中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6月,学校下设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详情如下:[18]
学院 | 本科专业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 | 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 |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教育、金融工程、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 |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 社会学、社会工作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 |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分免费师范和非师范两种形式)、运动训练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分免费师范和非师范的试验班)、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 |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日语、法语、朝鲜语(韩语)、翻译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含师范、基地班、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分免费师范和非师范的试验班)、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物理学交叉培养班、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 |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交叉试验班、化学—物理学交叉试验班、化学英才试验班 |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交叉培养班(与化学学院联合) |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 |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 |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学(理论主项)、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方向)、舞蹈 |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绘画 |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从事来华留学生招生与管理、国际交流(交换)学生事务管理以及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科研的专门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各类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 |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 独立学院 |
2016年加设伍伦贡联合研究院[19]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11]
国家重点学科(9个):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文艺学(培育)[20]
湖北省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21]
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应用经济学 | 12 |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2 | 法学 | 13 | 生物学 |
3 | 政治学 | 14 | 地理学 |
4 | 社会学 | 15 | 化学 |
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 | 物理学 |
6 | 教育学 | 17 | 数学 |
7 | 心理学 | 18 | 世界史 |
8 | 体育学 | 19 | 中国史 |
9 | 中国语言文学 | 20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10 | 外国语言文学 | 21 | 植物保护 |
11 | 新闻传播学 | 22 | 公共管理 |
博士后流动站(13个)[22]
序号 | 博士后流动站 | 成立时间 | 序号 | 博士后流动站 | 成立时间 |
1 | 物理学 | 1994 | 8 | 数学 | 2007 |
2 | 中国语言文学 | 2001 | 9 | 公共管理 | 2009 |
3 | 中国史 | 2004 | 10 | 社会学 | 2009 |
4 | 政治学 | 2004 | 11 | 世界史 | 2012 |
5 | 教育学 | 2004 | 12 | 体育学 | 2012 |
6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07 | 13 | 化学 | 2012 |
7 | 心理学 | 2007 |
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23]、哲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24]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学科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25]
学科评估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排名情况如下:
学科 | 得分 | 全国高校中排名 | 师范院校中排名 |
0202 应用经济学 | 69 | 36 | 3 |
0301 法学 | 67 | 44 | 3 |
0302政治学[26] | 85 | 4 | 1 |
0303 社会学 | 72 | 13 | 2 |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 76 | 17 | 4 |
0401教育学 | 78 | 5 | 5 |
0402心理学 | 75 | 7 | 5 |
0403 体育学 | 70 | 17 | 6 |
0501中国语言文学 | 86 | 5 | 2 |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 72 | 34 | 6 |
0602 中国史 | 84 | 5 | 2 |
0603 世界史 | 73 | 14 | 5 |
0701 数学 | 74 | 20 | 4 |
0702物理学 | 76 | 12 | 1 |
0703 化学 | 73 | 23 | 4 |
0710 生物学 | 70 | 34 | 6 |
0713 生态学 | 66 | 47 | 11 |
0714 统计学 | 69 | 41 | 5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7 | 49 | 3 |
0835 软件工程 | 65 | 59 | 2 |
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76 | 5 | 1 |
1301 艺术学理论 | 66 | 24 | 6 |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 71 | 14 | 4 |
1304 美术学 | 70 | 17 | 5 |
1305 设计学 | 69 | 34 | 4 |
备注:1. 排名含并列;2. 详细排名请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3. 师范大学中有计入西南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3人,博士生导师397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1]。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章开沅、邢福义
长江学者(14人)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7-3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
王恩科 | 杨光富 | 张礼知 | 周远扬 | 朱长江 |
杨亚东 | 许怒 | 彭双阶 | 黄双全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30][32-36])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 马敏 | ||||
教育学教学团队 | 王坤庆 |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 | 王又平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 朱长江 | ||||
电子商务管理教学团队 | 王学东 | ||||
文艺学教学团队 | 胡亚敏 |
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37]、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12个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
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 | ||||
中国古代史 | 外国文学史 | 中国历史文选 | 社会学研究方法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偏微分方程 | 现代汉语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文艺学系列课程 | 教育学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学校体育系 | 电子商务管理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38] |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9] |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 | ||||
序号 | 专业名称[40] | 项目负责人 | 所在院系 | 立项时间 |
1 | 英语 | 张维友 | 外国语学院 | 2007年 |
2 | 化学 | 万坚 | 化学学院 | 2007年 |
3 | 教育学 | 涂艳国 | 教育学院 | 2008年 |
4 | 思想政治教育 | 龙静云 | 政法学院 | 2008年 |
5 | 汉语言文学 | 张岩泉 | 文学院 | 2008年 |
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何穗 |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 2008年 |
7 | 历史学 | 邢来顺 | 历史文化学院 | 2009年 |
8 | 物理学 | 刘守印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9年 |
9 | 体育教育 | 王 健 | 体育学院 | 2009年 |
10 | 生物科学 | 王玉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0年 |
11 | 心理学 | 郭永玉 | 心理学院 | 2010年 |
12 | 教育技术学 | 赵呈领 | 信息技术系 | 2010年 |
华中师范大学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国际化水平位
恽代英广场(10
居全国高校第22位。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
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部属师范院校中最先提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项目,并得到教育部支持。华中师范大学已在中国11个省市区签约共建29个实验区,最北达北京市,最南达海南岛,最东到齐鲁大地,最西到云贵高原。崇阳县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部属师大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教师教育区域性数字化学习港,各项合作业务也将逐步推广到各实验区。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编制的2014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
你没见过的华师(3
行全国高校第36位;在中国校友会编制的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全国高校第39位,社会科学贡献能力排名第10。在《2010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13,“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36,“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21。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90位,大陆地区第59位。[41]
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绩效排名中,在直属师范大学中排名第二。
华中师范大学学术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建设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2011、2012年获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7项,全国高校排名第
五,其中章开沅先生领衔的《荆楚全书》编纂项目,被称为湖北的“四库全书”,是独具荆楚特色的文化地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重大招标项目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项目近10年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国排名前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连续三届位于全国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连续五届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学方面实现973项目首席、国家创新群体、国家级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计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关学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1]
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拥有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等其他部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首批“中国智库来源索引”(ctti)2个(中国农村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3个,以及各类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1个[1]。详情如下:[42-43]
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 数字化学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 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 | 夸克物质及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部级科研创新平台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中国农村研究院 | |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 |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 | 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 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夸克物质物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绿色农药与合成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其他部级重点研究基地(7个)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 |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
国际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
国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 | |
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 |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 |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 |
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 | |
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 | 数学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实验室 | 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 | |
湖北省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 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 |
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 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中心 | 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
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 |
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生态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药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水资源环境保护推广中心 | 夸克物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武汉市化学杀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校级科研创新平台(13个) | |||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 | 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 分析与测试实验室 | 纳米材料实验室 |
高能物理实验室 | 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 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 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工程实验室 |
水生生物学实验室 | 非线性分析实验室 |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 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实验室 |
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 |
华中师范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290余万册;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44]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
学术期刊[4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ca化学文摘(2011)收录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大陆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被a&hci(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全文收录的国际权威期刊。
《汉语学报》: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在全国教育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位,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视为a类期刊。
《教育与经济》: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唯一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期刊。
《教育财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以及《近代史学刊》、《语文教学与研究》、《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数学通讯》、《中学生英语》、《教师教育论坛》、《外国语文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设计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印篆“华大”二字,既是学校简称,又寓意学校主要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
汉字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华”字似宫房屋舍,“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
华中师范大学校训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46]
学以致新,师者育人,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
华大新校歌
南湖浪涌,桂香灵动,百年求索路,桃红李白映苍穹。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江山任指点,青春飞扬别样红。
华大正葱茏,博雅为我宗,大爱生为本,长风送鲲鹏。
原华中大学校歌
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长路漫漫,我惟校训是从。牺牲服务,报国尽我精忠。表彰博爱,促进世界大同。
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锄强除暴,再见祖国兴隆。扶倾济弱,促进世界大同。
校园民谣
《南湖秋月》
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
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捧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如月的心啊,好梦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缤纷好梦共珍藏!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领导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黄晓玫 |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赵凌云 | |||
党委副书记 | 覃红、陈厚丰 | |||
副校长 | 蔡红生、彭南生、夏立新 | |||
校长助理 | 林更茂、任友洲[47] |
华中师范大学历任领导
华中师范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 ||
学校名称 | 姓名 | 职务及任职时间 |
文华大学 (1903-1924.7) | 詹姆斯▪杰克逊(中文名 翟雅各) | 校长(1903-1915) |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 孟良佐) | 校长(1915-1924) | |
私立华中大学 (1924.9-1951.9) |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 孟良佐) | 校长(1924-1929) |
韦卓民 | 校长(1929-1951) | |
私立中华大学 (1912.5-1952.11) | 陈时 | 校长(1917-1952) |
公立华中大学 (1951.9-1952.11) | 韦卓民 | 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52) |
潘梓年 | 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 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改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1952) | |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11-1953.10) | 潘梓年 | 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11) |
华中师范学院 (1953.10-1985.8) | 杨东莼 | 院长(1954-1957) |
刘介愚 | 副院长(1954-1963) 院长(1963-1966) 党委书记(1954-1966) 党委书记(1980-1983) 顾问(1983-1986) | |
白瑞西 | 临时党委书记(1972-1980) 革委会主任(1972-1978) 院长(1978-1980) | |
高原 | 副院长(1980-1983) 党委书记(1983-1985) | |
刘若曾 | 院长(1980-1983) 党委副书记(1981-1983) 顾问(1983-1986) | |
王庆生 | 副院长(1981-1983) | |
晏章万 | 党委副书记(1982-1985) | |
章开沅 | 院长(1983-1985) | |
华中师范大学 (1985.8-至今) | 章开沅 | 校长(1985-1991) |
王庆生 | 副校长(1985-1991) 校长(1991-1999) | |
高原 | 党委书记(1985-1986) | |
戴绪恭 | 党委书记(1986-1995) | |
路钢 | 副校长(1995-1999) 校长(1999-2001) | |
谷士文 | 校长(2001-2003) | |
晏章万 | 党委副书记(1985-1995) 党委书记(1995-2003) | |
丁烈云 | 党委书记(2003-2010) | |
马敏 | 副校长(1999-2003) 校长(2003-2011) 党委书记(2011-2017) | |
杨宗凯 | 副校长(2004-2011) 校长(2011-2018) | |
黄晓玫 | 副校长(2009-2014) 党委副书记(2014-2017) 党委书记(2017-) | |
赵凌云 | 校长(2018-) |
参考资料:[48]
华中师范大学知名校友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界
恽代英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
陈潭秋 |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中共武汉地区领导人 |
陈昌浩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 |
萧楚女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创始人之一 |
施洋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李焕 | 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政治家,台湾中山大学校长 |
万国权 | 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
何伟 | 原教育部部长 |
阮成发 |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陈训秋 |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正部长级),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 |
李智勇 |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
潘岳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 |
梁惠玲 |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
谭天星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
莫高义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部长 |
王建军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 |
周子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
罗照辉 | 中国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崔启明 | 中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黄屏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 |
金学锋 |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
信长星 | 安徽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校(院)长 |
赵飞 | 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陶治国 | 吉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
邓恢林 |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
郭元强 | 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
刘平治 |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万勇 |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
孙菊生 |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建江西省委主委 |
朱虹 |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李宪生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王建鸣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刘雪荣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 |
周洪宇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林志慧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张维国 |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 |
彭晓春 |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百色市委书记 |
别必雄 | 湖北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省政府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 |
田期玉 | 原公安部副部长、副总警监,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
王立英 | 原教育部党组成员 |
盛树仁 |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
邹时炎 |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
杨洪林 | 原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 |
陈绪国 |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丁凤英 | 原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
蒋大国 | 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贾天增 | 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张洪祥 | 原湖北省副省长 |
苏晓云 |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
吴永文 |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陈君文 |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范兴元 | 原湖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
李宗柏 |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杨斌庆 |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华中师范大学军事界
于忠福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上将军衔,十九届中央委员 |
谭本宏 |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中将军衔 |
孙黄田 |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中将军衔 |
周爱民 | 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军衔 |
封长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军衔 |
张贡献 | 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
曾庆祝 | 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
华中师范大学科教界
冯友兰 |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
应崇福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物理学家、超声学家 |
潘梓年 |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筹建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新华日报》和《哲学研究》创办人,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
钱基博 |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钱钟书之父 |
熊十力 |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
光未然 | 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作者 |
王亚南 | 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原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国富论》、《人口论》、《经济学原理》译者,《厦门大学学报》和《中国经济问题》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
余家菊 |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沈祖荣 | 中国图书馆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 |
韦卓民 |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原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 |
张舜徽 |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
章开沅 |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 |
邢福义 | 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
刘介愚 | 著名教育管理学家,历任河南大学教务长,中南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华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
郑杭生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 |
冯巩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相声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
马敏 | 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第二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会史学会副会长 |
戴小明 |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正厅级),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
赵康太 |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兼任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海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
张忠家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长江大学原党委书记 |
宋亚平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
金安江 |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
纳麒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
哈经雄 | 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回族学会执行主席 |
路钢 |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原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校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
丁烈云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杨宗凯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房喻 |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
李宇明 |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 |
曹文泽 |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
屈哨兵 |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 |
陈法春 |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
赵国祥 |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向显智 | 湖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
唐善茂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 |
周应佳 |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朱正亮 | 湖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
王恩科 |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黄桂田 | 山西大学校长 |
龚瑶琴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部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 |
张顺明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
童明良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
傅缨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49] |
左东岭 | 首都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晏绍祥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 |
徐勇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
王泽龙 | 湖北省高校文科学报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0] |
朱英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
桑兵 | 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
王奇生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贺雪峰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
王健 |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分党委书记 |
高玉 |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高圣平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刘同舫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席真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生物学系主任 |
曾湘泉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
徐杰 | 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澳门大学语言学系主任[51] |
李静 | 美国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总统教授奖、亨利∙罗格斯奖获得者[52] |
陈新文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53] |
周欣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
赵会江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
朱长江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
彭双阶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
肖冬梅[54]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55] |
文双春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 |
庄鹏飞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
彭良友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56] |
谢胜利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余家国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
杨光富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
魏永革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
王风平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57] |
孙蒙祥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胡薇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
黄双全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36] |
吴振斌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
周勇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陈新华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58] |
彭南生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
吴毅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 |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恽代英、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阮成发、于忠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