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1971年原南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校于2013年10月整体搬迁到仙葫校区。广西中医药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壮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截止2015年11月,学校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10.93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3]。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现任领导
唐农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4]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4]
院系设置
15个学院、5个系部
校 训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校 歌
《弘毅曲》
地 址
广西区南宁市五合大道13号(仙葫校区)
广西区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明秀校区)
院校代码
10600。简 称
桂中医
创办时间
1956年
类 别
公立大学。类别
公立大学。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院系设置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
校园图片集锦(9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络中心;[3][6]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7-9]
类别 | 序号 | 专业 |
本科 | 1 | 中医学(含中医学方向、骨伤科学方向、运动医学方向) |
2 | 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 | |
3 | 针灸推拿学 | |
4 | 壮医学 | |
5 | 临床医学 | |
6 | 口腔医学 | |
7 | 康复治疗学 | |
8 | 医学检验技术 | |
9 | 护理学 | |
10 | 中药学类(含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2个专业) | |
11 | 药学类(含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3个专业) | |
12 | 临床药学 | |
13 | 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 | |
14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方向) | |
15 | 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 |
16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高职(专科) | 1 | 口腔医学 |
2 | 护理 | |
3 | 中医骨伤 | |
4 | 康复治疗技术 | |
5 | 针灸推拿 | |
6 | 针灸推拿(元之源班) | |
7 | 针灸推拿(瑞康班) | |
8 | 医疗美容技术 | |
9 | 医疗美容技术(伊丽莎白班) | |
10 | 医疗美容技术(元之源班) | |
11 | 医疗美容技术(瑞康班) | |
12 | 中药 | |
13 | 中药(健之佳班) | |
14 | 中药(大参林班) | |
15 | 中药(桂中班) | |
16 | 药学 | |
17 | 药学(健之佳班) | |
18 | 药学(大参林班) | |
19 | 医药营销(大参林班) |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10]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3]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11]、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11][13]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11]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
教学成果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11]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1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3]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14]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14]
广西重点学科(6个):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14]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14]
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14]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14]
博硕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中医学[4]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中医[4]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16]
专业学位(21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16]
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3]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11]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17]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韦贵康、刘燕平[18]
广西中医药大学对外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盟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1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科研成果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19]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合同经费每年8855.74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3][20]
广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平台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14]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14]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14]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14]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21]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打印以上数据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数据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报刊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非处方药物otc数据库》、《临床医学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药新药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2]
学术期刊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道、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23]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24]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盟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3]
广西中医药大学文化传统
校训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25]
校徽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体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
校徽
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着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着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25]
校歌[25]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