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始建于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59年与暂设在扎兰屯师范学校的“师专班”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下马。1992年,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决定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4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4校合并组建专科层次的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2003年,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并入,同年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呼伦贝尔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 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多元,馆藏图书10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00余万元;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000名,教职工总数1161名;设有23个学院、16个党政机构、3个教辅机构,开办54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1-2]。高职专业
16个。属 性
内蒙古自治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
“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2016年)。。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
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成
历史照片(11张)
立呼伦贝尔大学和1958年暂设在扎兰屯师范学校的“师专班”。
1959年,呼伦贝尔大学与师专班合并成立了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根据当时中央的调整精神,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下马。
1977年,在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附设了“大专部”,开始招生。
1984年,在大专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3]
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
197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创建。
1984年,通过原国家教育部备案,列为全国教育学院之一。[4]
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
1982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创建。
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成立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开始招收脱产学习的党政干部大专班学员。
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
1976年,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创建,主要以蒙古语授课为主,为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培训小学师资,是一所民族中等师范学校。[5]
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8年,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创建。
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
1975年,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创建。
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
1983年,海拉尔煤炭工业学校创建。
2001年,海拉尔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6]
学院正门
呼伦贝尔学院合并发展
1992年,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决定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4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大学。
199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4校合并组建专科层次的呼伦贝尔学院。
2000年,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并入学校。同年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成为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2008年更名为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学院。[5]
2003年,教育部批准呼伦贝尔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同年10月,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并入呼伦贝尔学院,成立工程技术学院,2015年更名为呼伦贝尔学院矿业学院。[6]
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6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1]
学校风景
呼伦贝尔学院办学条件
呼伦贝尔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16个党政机构、3个教辅机构,开办54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学院与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呼伦贝尔学院扎煤公司矿业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呼伦贝尔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与中软国际共建“呼伦贝尔学院·中软国际软件学院”、与呼伦贝尔旅游集团共建“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旅游集团酒店管理学院”,与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组建了呼伦贝尔市高等教育发展协作联盟,依托呼伦贝尔市创业创新基地创办了呼伦贝尔学院创业学院。[2]
本科专业一览表 |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专业设置年份 |
初等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 | 4 | 教育学 | 2010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 | 4 | 理学 | 2003 |
环境科学 | 4 | 理学 | 2008 | |
农学 | 4 | 农学 | 2013 | |
教育科学学院 | 心理学(师范) | 4 | 理学 | 2005 |
学前教育(师范) | 4 | 教育学 | 2004 | |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学院 | 俄语 | 4 | 文学 | 2004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师范) | 4 | 理学 | 2003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工学 | 2006 | |
蒙古学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 | 4 | 文学 | 2003 |
社会学 | 4 | 法学 | 2012 | |
秘书学 | 4 | 文学 | 2013 | |
矿业学院 | 采矿工程 | 4 | 工学 | 200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 | 工学 | 2008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工学 | 2011 | |
机械工程 | 4 | 工学 | 2017 | |
计算机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管理学 | 2007 |
网络工程 | 4 | 工学 | 201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工学 | 2006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4 | 法学 | 2003 |
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 | 4 | 理学 | 2005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4 | 理学 | 2013 | |
旅游管理 | 4 | 管理学 | 2004 | |
酒店管理 | 4 | 管理学 | 2017 | |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 历史学(师范、非师范) | 4 | 历史学 | 2005 |
美术学院 | 摄影 | 4 | 艺术学 | 2010 |
环境设计 | 4 | 艺术学 | 2006 | |
视觉传达设计 | 4 | 艺术学 | 2006 | |
美术学(师范) | 4 | 艺术学 | 2003 | |
书法学(师范) | 4 | 艺术学 | 2015 | |
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4 | 管理学 | 200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经济学 | 2006 | |
工商管理 | 4 | 管理学 | 2008 | |
市场营销 | 4 | 管理学 | 2006 | |
经济与金融 | 4 | 经济学 | 2017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非师范) | 4 | 理学 | 2003 |
应用统计学 | 4 | 理学 | 2011 | |
法学院 | 法学 | 4 | 法学 | 2006 |
传媒学院 | 新闻学 | 4 | 文学 | 2006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4 | 理学 | 2005 | |
数字媒体技术 | 4 | 工学 | 2009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 | 4 | 理学 | 200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工学 | 2012 | |
应用化学 | 4 | 理学 | 2007 | |
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4 | 管理学 | 2007 |
土木工程 | 4 | 工学 | 2005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4 | 工学 | 2016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4 | 文学 | 2003 |
秘书学(师范) | 4 | 文学 | 2012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非师范) | 4 | 文学 | 2005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4 | 艺术学 | 2004 |
音乐表演 | 4 | 艺术学 | 2008 | |
舞蹈表演 | 4 | 艺术学 | 2013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 | 4 | 教育学 | 2004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4 | 教育学 | 2014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 ------- | ------[7] |
在招专科专业一览表(2018年) |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学院 | 应用俄语 | 三年 | ||||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 历史教育 | 三年 | ||||
教育科学学院 | 学前教育 | 三年 | ||||
文学院 | 语文教育 | 三年 | ||||
矿业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三年 |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 | 三年[8] |
呼伦贝尔学院师资力量
据2018年10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1216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外聘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2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28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551人
校园风光(18张)
。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教坛新秀5人、自治区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草原英才”3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人、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1]
自治区教学名师:李跃武、敖特根、田青、陈绍英等
自治区教坛新秀:申玉宏、张凌等
自治区教学团队:学前教育教学团队、俄语专业教学团队、油画教学团队、教育技术学应用型课程建设团队等[9-13]
呼伦贝尔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7个(本科2个、专科5个)、综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本科18门、专科3门)。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院校和赴俄留学培训基地。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俄语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本科):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专科):学前教育、应用俄语、市场营销、煤矿开采技术、数学教育
校园风光(6张)
自治区综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本科):俄语
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本科):学前教育、采矿工程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本科):油画、电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生物教学论、visual basic、高等数学、基础俄语、幼儿园模拟教学、西方经济学、数学分析、矿井通风与安全、国际贸易、计算机网络、概率与数理统计、现代蒙古语、市场营销、管理学、汇编语言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专科):教育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结构力学[2]
教学成果
据2018年10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 1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1]
呼伦贝尔学院学校荣誉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4]
据2018年10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连续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1]
学校活动
呼伦贝尔学院学术研究
呼伦贝尔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建有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拥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 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自治区创新平台培育项目 1 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个。[2]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 ||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压力重点实验室 | |||
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转型创新发展实践与研究团队 | ||
自治区创新平台培育项目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 ||
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2] |
呼伦贝尔学院科研成果
据2018年10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几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3343篇(其中sci、ei等检索4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9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1]
呼伦贝尔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09.2084万册、电子图书185.0533万册(件),数据库22个, 自建数据库一个即“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及《内蒙古日报》等四种报纸的蒙文数据。[15]
学术期刊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分为汉文和蒙文两种版别,汉文版为双月刊,蒙文版为季刊,主要刊登学校及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有新意、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研究论文。学报主要栏目有三少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社会管理研究,经济法律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理工研究等。[16]
呼伦贝尔学院文化传统
呼伦贝尔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采用圆形轮廓,以学校主教学楼为主体造型,形似一座开放的大门,又恰似英文字母“h”,寓意呼院开放办学、容纳百川的办学理念。
四条半圆形曲线,述说着多校合并的过往,不仅深含“合”之深意,也好似一道亮丽的彩虹,象征着历经风雨后的呼伦贝尔学院将谱写崭新的篇章。
展翅高飞的雄鹰图形,从视觉角度与打开的书本相似,又形似英文字母“y”,象征呼院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和一飞冲天的豪情。字母“h”与“y”巧妙地将“呼院”拼音首字母相融合。
校徽采用独具特色的“呼院绿”,表达出呼院人对呼伦贝尔这方热土的深情厚意。[17]
校徽与文字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蒙汉校名位于旗面中间位置,校徽位于旗面左上方位置。[18]
呼伦贝尔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致和,笃学尚行[18]
校训
校歌
《勇敢的鹰》
走出山寨,走出峡谷,我们登上的金色兴安。
飞过雪山,飞过草原,我们集合在伊敏河畔。
先辈的梦想,我们这一代去实现。
校歌
各民族的未来,背负在我们双肩。
点燃了青春火焰,去锤炼科学双翼。
同学们是一只勇敢的鹰,飞向西北,飞向东南,飞向东南。
告别老师,告别课堂,我们告别了昨日校园。
带着理想,带者祝愿,我们相逢在科学圣殿。
先辈的梦想,我们这一代去实现。
各民族的未来,背负在我们双肩。
点燃了青春火焰,去锤炼科学双翼。
同学们是一只勇敢的鹰,飞向西北,飞向东南,飞向东南。[19]
办学精神
艰苦奋斗、求是创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