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攻略 » 正文

大连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板(模板)

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大连教育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大连教育学院建于1952年10月,是一所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独立设置的创办时间

1952年10月

所属地区

辽宁大连。第一次改革转型引领学院摆脱困境,走上振兴之路,成功地解决了办什么样教育学院的问题,得到了教育部、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基层学校普遍欢迎和媒体高度关注,在全国教育学院系统引起较大反响。

2008年,在充分分析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教职工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教师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的基础上,学院党委继续解放思想,在第三次党代会上,不失时机地做出第二次改革转型的又一重大决策。二次改革转型的重点是人的解放与发展,重点解决怎样办好教育学院的问题,通过教育学院大学本质属性的回归和教职工大学意识的回归,建设具有大连教育学院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模式和大学文化载体,将教职工造就成学科知识的专家、研训工作的专家、教育服务的专家,建设一支与学院功能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008年9月,学院又圆满顺利地进行了第五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重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院事业的腾飞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改革转型是学院的灵魂。学院靠改革转型起步,靠改革转型起飞,靠改革转型赢来今天,同样要靠改革转型赢得明天。

大连教育学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系统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大连教育学院机构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办公室

党委工作部

纪检监察室

工会

人事处

财务处

科研处

离退休干部处

图书馆

后勤服务中心

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学前教师教育中心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课程资源开发中心

学习质量监测中心

国际交流中心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学校发展评估中心

成功学习者辅导中心

学历教育中心

附属高中与初中

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

成人教育教师教育中心

教师教育办公室

大连教育学院简史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创建初期(1952年一1953年)

大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2年10月20日,始称旅大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是新中国早期创办的教师进修院校之一。

大连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奴化教育严重。解放后,在殖民地废墟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特别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了解决教师问题,市政府采取留用部分原有教师和招聘新教师相结合的方针。1952年3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学校要“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教育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需要,无论是留用还是新招聘的教师,要求接受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培训的愿望都非常迫切。为了适应中学教育的发展和中学教师提高马列主义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1952年,旅大市人民政府文教局决定创办旅大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由副局长岳昭、中教科长冷冉分别兼任正副校长,刘静、金士涛二人具体筹办。

建校当时,学校内设机构有:教务处,负责教师聘任、招生和学藉管理;政治教研室,负责组织全市中小学行政干部和教职员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教学法研究室,负责全市中学教育学学习和中学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检查指导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会和短期教师培训班等。另设总务处负责后勤事务。这期间,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舍,借用第六初级中学校舍于晚间上课,任课教师全部外聘,除请市内中学高水平教师兼课外,还从大专院校聘请了教授、讲师来校授课。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较好地完成了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任务。

整顿巩固时期(1953年一1961年)

旅大解放不久,在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成立前后曾成立了一些师资培训机构。1953年3月大连市文教局分为文化局和教育局。教育局于1953年暑期将各自分散独立的师资培训机构集中与学院实行了合署办公。市教育局成立?quot;旅大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办公室“,以协调关系,加强领导。这些师资培训机构是:

大连教育工作者文化馆,创建于1949年9月10日,以培训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的。1952年9月改成旅大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旅大函授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初为旅大文化官函授学校,吸收小学教师及厂矿机关干部参加,1951年3月独立设校,划归市文教局直接领导,以农村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

旅大工农业余师范学校,成立于1951年11月,其主要任务是培训本市工矿企业所办的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的专职及兼职教师。

小学教师轮训班:成立于1953年(1958年暑假从学院分出,成立旅大简易师范,在甘井子区金龙寺沟村办公)。

1953年10月2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正式下文通知学院定名为旅大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列入高等院校系列。接着,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先后发出《关于改进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关于修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教学计划》等通知,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的培训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提出了改进意见。随之,学院开始整顿学籍,重新编班。共有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及俄文等七个专业,13个班,学员443名,其中语文、数学为专科班,其余为预科班或文化进修班。学院的政治教研室,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进行组织和辅导,对区县(市内四区和旅顺、金县)则派教师分片讲课。

1956年9月,经市教育局决定,把教育局机关科室之一的教研室划归学院,把原属于学院的政治教研室分出,单独成立旅大市中小学业余政治学校。

1957年9月,市教育局决定,进行一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合署办公变为各校与学院合并,并改名为旅大市教师进修学院,隶属市教育局领导。市教育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冷冉兼任院长。学院各机构及职能是:

教学研究部主要由合并于学院的教研室组成,负责中小学教研与指导。

政治教育部,由原旅大市中小学教师业余政治学校组建,负责各中学政治课的辅导、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业余师范部,由旅大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和旅大工农业余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承担原工农业余师范和小学教师进修学校的任务,即市内小学教师和厂矿学校教师培训任务。

函授师范部,以原函授学校为主组建,承担原旅大函授学校的任务,即各县区师资培训任务。

学院还为市教育局代管教师之家,东北师大函授站也附设在学院。师资培训工作至1957年底基本停止,1959年开始恢复,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学院培训任务发生了变化,为了发挥各县区的积极性,将学院函授部的中师培训下放各县(区)新建的函授部,教师也相应下放到各县(区),1959年9月学院成立高师函授部。这就使我市形成了一个从初师到高师的函授教育网,为大力发展函授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教育局还将学院的业余师范部中师教育任务下放各区领导和具体管理。任务下放的同时,教师也下放各区。同时决定由学院设专人(教学指导员)督促、检查各区业余师范教育工作,并协助总结经验,组织经验交流以及教学研究、教学指导等工作。学院高师函授部开设了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等专业,开始招生。

充实提高时期(1961年一1966年)

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辽宁省教育厅根据”八字“方针和”精兵简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的原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做了若干调整,并开始对教育战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以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这些精神,中共旅大市委文教部、旅大市教育局加强了教师进修学院的建设。

1961年市委文教部派刘仁山任教师进修学院院长。1962年10月,市委文教部改派周太暄任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张明为教师进修学院的党支部书记。在这前后,还调两位重点中学校长担任院教研部的领导工作。到1962年10月底,教师进修学院组成了有丰富经验和领导能力的领导集体,为后来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还加强了教师、教研员队伍的建设,抽调大批教师、教研员来院工作,校舍、图书等物质条件也得到改善。1962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简称”五十条“),为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统一部署,从1959年11月开办的高师函授,到1963年有了很大发展,在藉学员数量大、分布广,分别在旅顺、金县、瓦房店、庄河等地设点。截止1963年3月统计,在籍学员共1354人,教研部门也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的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由于教材进修课的开设和”左“的思想影响等原因,1964年高师函授教学工作即告中断。1964年以后刘少奇同志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方铲,积极推行半工(农)半读教育制度,市委、市教育局均成立相应机,句统一领导管理,在各类学校中推行半工(农)半读教育制度。根据上级要求学院要建立相应机构,抓紧贯彻,遂于1965年从中学抽调部分教师成立了半工半读部和半农半读部。原担任高师函授的教师,在高师函授中断后也转入半工半读、半农半读部开展调查研究、交流经验和编写教材等教学研究工作。

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一1976年10月)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学院师资队伍、校舍、设备、仪器、图书资料遭到浩劫。不少教师、教研员被下放农村走”五七道路“,学院被当成”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大本营“于1970年撤销,师资培训与教学研究陷于全面停顿。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垮台,1972年4月,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使各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转机,12月14日,旅大市革委会根据中共旅大市委的批示,下发旅革(1972)126号文件,同意建立旅大市教学研究室,隶属于市教育局,人员编制暂定70名。并规定市教学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中小学教学经验,组织在职进修,举办辅导课,编印教学参考资料,以便从政治思想和业务上提高师资水平。”教学研究室成立不久进驻了工宣队,教研室同全国一样先后开展了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学习“朝农经验”、学习张铁生、“批判右倾翻案风”等运动。运动一个接一个,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研究工作。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为期十年的动乱,为教学研究工作的新生、为教师进修学院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拨乱反正时期(1976年10月一1981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战线批判了文化大革命对十七年教育战线错误的“两个估计”,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事业开始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恢复教师进修学院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1977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师资培训工作座谈会,会后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接着辽宁省也召开了师资培训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省师资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旅大市教育局于1978年3月16日向旅大市革委会报送《关于成立旅大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请示》。这份请示提出教师进修学院的主要任务是:①中学干部短期培训;②中学教师文化业务进修;③中学各科教学研究;④业余教育教学研究;⑤对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工作进行指导。编制暂定135人。1978年5月旅大市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成立旅大市教师进修学院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了进修学院的机构设置。1979年根据辽宁省革委会辽革发(1976)15号文件《关于同意沈阳等市、地、盟成立教育学院的批复》,于1979年6月份将旅大市教师进修学院改称为旅大市教育学院。同年,省革委会在《关于省、市、地、盟教育学院按高等院校待遇的通知》中指出:“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学院办好,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学院的作用,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经省革委会同意:辽宁省教育学院按高等院校待遇,各市、地、盟教育学院按高等专科学校待遇。

自决定恢复教师进修学院起,市委即着手组建学院领导班子,1978年5月8日,市委组织部任命市教育局副局长姜风仪兼任旅大市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仁山任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接着,市教育局于1978年9月20日任命一批中层干部。12月任命齐纪辛为学院党委书记,刘仁山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1979年10月市委任命市教育局副局长冷冉兼任市教育学院院长,丛者恕任副院长。

这一时期主要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确定了学院的体制。为了理顺内外上下之间的关系,院领导在作了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向市领导请示汇报。杜李同志依据1979年辽宁省革委会有关通知精神和我院提出的建议,代表市委明确指示,市教育学院隶属市教育局领导,作为教育局的业务助手,承担与教育局共同搞好大连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任务。教育学院有权对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就业务指导的职权范围颁发通知、布置工作。学院内部党政班子职责分工明确,党委抓党建、干部工作,院长抓业务工作,重大问题报告党委。党委书记列席行政领导会议。

二是确立了业务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在全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当时对怎样办好教育学院这一问题存在不少争论。大连教育学院领导认为不能办只着力进修工作这种单轨型的学院,要办进修、教研双轨制学院,进而面对基础教育战线实际需要办成干训、教育科研、电化教学示范培训等多轨制的学院。因此,我院业务部门门类设置比较齐全,为基层服务的内容、形式、手段比较全面。1978年5月,在普教部内增设了电教组。1979年4月,将电教组改为电化教育教研部。进一步强化电化教学的教研和指导工作。1980年8月,学院根据市政府批转市教育局、农业局、团市委、科协《关于贯彻第二次全国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报告》的通知精神,组建农民教育教学研究室(简称农教室),编制暂设10人,隶属于教研部)。

三是着力加强本院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调入各方面业务骨干,开始了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推动了教研工作的开展。

大力发展时期(1981年一1984年)

这一时期,学院主要领导更换较多,1981年7月姜德盛被任命为党委书记,1981年丛者恕任院长,1982年12月刘国学任院长,1984年2月于石川任院长。

1981年8月,院务会议传达了辽宁省师范教育会议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的精神。接着我院领导参加了教育部召开的”江西会议“。不久,国务院国发(1982)130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这个文件明确指出:“教育学院是承担培训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具有师范性质的高等院校,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教育学院逐步办成本地区在教学、资料、实验、电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文件规定了教育学院的性质、任务、地位、待遇、办学方向等。从此130号文件成为办好教育学院的指导思想。

学院领导及时组织广大教师、教研员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文件,并向辽宁省教育局报送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1982)130号文件的意见和建议》供省教育局、省教育学院协助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时参考。一根据130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教育局“大连市普通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的规划”(草案)的要求,学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总体设想。

在国务院130号文件的指导下,这一时期,学院主要抓了这样四件大事:

一是明确了教育学院的定位,教育学院在大连教育事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

院领导组织教工讨论统一思想:以改革开放为指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向全战线,努力为基层服务。提出了基层的需要就是教育学院工作任务和生命力所在的工作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做了如下工作。

在教师进修方面抓了两大项:一项是大力提高初中教师的文化素质。举办了脱产、半脱产、函授等各类班解决培训问题。另一项是伴随职业教育的起步,1980年开始举办脱产职业教育师资班。此外适应长远需要从1981年开始在招收四个专业的大专新生同时,开始试办本科物理专业。不仅如此,1982年之前只办夜大、函授两种形式的在职教师学历培训班,从1982年开始,陆续举办了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七个专业的专科、本科层次的脱产班。这时各种学历培训班已达71个,学员计4048人。

在教研方面,教研部抓了基层最需要的两项工作。其一是教材辅导工作,其二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工作。围绕这两项内容开展了大量教研活动。学院两位主要领导带头下县区调查,发现基层普遍存在着教师做功大于学生做功,无效时间大于有效时间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切实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十分显著。教研工作受到基层普遍欢迎。随着城乡一些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和农业技校,1982年12月,学院将职教和农教两个教研室合并组建职业教育教研部。在电化教学教研方面,着重抓了为基层学校制作幻灯片和培养放映员的工作。

在干训方面,学院开始创造条件,把过去一、两个月的短训班学制改成半年制、一年制,系统地用教育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来武装中小学业务干部,适当地也培训政工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除讲课外,还有讨论和结业考试。这个时期接受系统培训的同志陆续都已成为大连地区的教育界骨干。

在教育科研方面,在冷冉院长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1980年1月经大连市教育局批准,大连教育科研所在学院成立。科研所设置的题目和进行的实验都搞了鉴定和验收。其中特别是冷冉的“关于学习的假说”、“德育的四段结构假说”以及各学科的典型实验、王洪德的音乐识谱教学、中山路小学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看图写作实验示范教学在当时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4年经大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教科所独立建制,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

二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时期教职工由1978年的几十名发展到1982年的228名,1984年发展到332名。学院领导班子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专门研究讨论,认为必须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这是教育学院盛衰的关键。当时的做法是:一是大胆使用落实政策回院的教师,二是从中学调来有真才实学的尖子教师,三是请市教育局帮助挑选把关,选拔了十多名应届高师本科毕业生。三管齐下,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时教师和教研员占80%,机关和行政人员只占20%。

三是解决了办学条件问题。

1981年学院建筑面积只有4300平方米,为了解决学员上课和住宿问题,市教育局先后将原大连市第七十五中学、大连市第十三中学(一部分)、大连市第四十五中学拨给教育学院,分别作为学院的第一、第二、第三教学分部,此外,还借用了中山区春和小学、桂林小学、沙河口区泉涌小学来解决学员的上课和住宿问题。学院还在旅顺、金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等地设立了高师函授站。到1982年,学院办学点多达16个。教研系统的教研活动也大多都安排在基层中学。为了缓解校舍拥挤、紧张的状况,1981年市拨款新建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于1982年9月启用。到1984年学院已拥有6000平方米的校舍。学院还努力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增添了一批教学仪 器,建成了十一个实验室,达到了上级规定的开出70%以上实验课的标准,以后又逐步实现了开出100%实验课。

四是尽可能地为教职工谋福利。1.1982年向辽宁省教育局汇报我院教职工队伍状况,力争了评职名额,凡是够条件的教师全部评上并兑现了职称。2.在只能给一部分同志调资的工作中,在坚持标准前提下,向骨干教师倾斜,即还了部?quot;历史旧账“又稳定了骨干队伍。3.为留住人、凝聚人、办好院,为骨干教师解决住房问题,与岭前农场交涉交换地皮,在枫林山开工建教工住宅。4.奖励性和生活补贴性收入.加强教工食堂建设,做到了一周伙食不重样,周末为教工提供多样的副食成品、半成品。

总之,这一时期是学院发展较快时期,大连教育学院开始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教育学院。

改革前进时期(1984年一1995年)

1984年6月,学院召开了首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党委。安家铭在会上作了题为《立志改革,艰苦奋斗,努力开拓我院工作新局面》的报告。这一年,教育部教计字190号文件,规定我院享有”相当省级教育学院的权限和待遇。“1984年8月,大连市编委140号文件把大连教育学院列为市直单位,为市局级建制。9月市委确定学院为院长负责制试点单位,任命党委书记安家铭兼任院长。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后,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改革的精神,为各项工作达标,为办成一所合格的教育学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努力提高办学质量。1985年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委发(1985)28号文件规定,大连教育学院”在学校建制,领导干部配备,教师头衔 评定和学生学历认定方面……相当于师范学院。“1988年底市委任命于石川为院长,1989年4月学院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于石川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的报告。选举产生了新党委,于石川兼任党委书记。1994年8月市委任命王安俊为学院党委书记,并开始向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过渡。

这十一年里,在,130号文件精神指导下不断巩固工作成果,发展学院规模,进一步发挥教育学院在大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战线重要作用。

一是结合整党,从思想上理论上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流毒影响,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改革学院各项工作的大讨论,敲响了这段时期的开场锣鼓。

在整党的四个专题教育中,首先通过批判文化大革命及其对我院的恶劣影响和消极后果,从思想上理论上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通过发动群众,揭摆我院不符合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提出改正办法,并立即着手解决,从而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通过谈心活动,从解除文革造成的人际矛盾人手,区别情况,妥善解决了说错话做错事的同志和受伤害同志之间的矛盾及其他一系列矛盾,达到了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

在酝酿改革的三次大讨论中,学院于1985年5月派出两名副院级领导和五名中层干部深入三个县一个郊区,对教育行政部门、进修学校和部分中学进行了调研。收集了基层的意见主要有四条:第一,要加强教学指导,解决基 层所需;第二要多办函授少办脱产;第三要提高培训质量,第四要重视学员师德教育。同时,在院内教职工中开展了座谈讨论。通过调研、讨论,全院上下一致认识到要办成有自己特色的学院,就要做到想基础教育所想,急基础教育所急、帮基础教育所需。在办院特色上要把师训与教研结合起来,在办学形式上要脱产、函授、业余同步发展;在教学原则上既要重视系统文化知识学习,更要重视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在培训效果的评估上既要按国家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又要重视实践中的社会评价,以基础教育质量是否切实提高为评价依据。大讨论为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

1985年12月,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全国师资工作会议精神,讨论通过了《关于我院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这个文件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1.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2.改革业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进一步改善学院管理,5.继续充实办学的物质条件,6.加强对改革的领导。

二是在建全完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基础上,调整健全了工作机构,加强了组织建设,健全了中层干部队伍,为稳定校园秩序和促进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调整,培训系统撤消了师训部、干训部。组建了四个系:语言文学系、数学物理系、化学生物系、政治历史系(含教育专业)和一个直属体育教研室。增加了教务处人员配备力量。组建了计财处和总务处。教研系统组建了普教部、电化教育教研部、职业技术教育教研部和农民教育教研室。成立了大连市教学设备公司、大连教育学院院刊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部,出版发行院刊《大连教育学院》(季刊),并对普教战线定期每月发行《教研通讯》以推动工作。

三是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日程,建立了相应机构。1984年6月在教务处内设主管学生工作的副处长。1985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由党委宣传部全面负责。1986年8月成立了学生科,主管辅导员的业务工作,学生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学生科同时担负的学生工作部职能仍归党委宣传部指导。1990年8月建立了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相关部门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是1984年9月,以筹办教育革命展览会为中心,展示教师和教辅人员文革结束以来的工作成就,增强办院信心,促进师训教研工作做出更大成绩。在筹办展览检阅工作的基础上,出版了教育学院简介画册,向社会宣传了学院工作。

五是借教育部对我院办院资质考核之机,全面加强学院办院资质建设,努力完善各项指标,争取办本科学院的资质达标。1986年2月14日,国家教委下达《关于进行教育学院复查的通知》指出,这次复查的目的是摸清教育学 院几年来办学的情况,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办学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切实解决教育学院办学中的问题,加强教育学院的建设“。同年10月,国家教委派检查组对我院办学情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全面检查,各教学系和教辅单位对上级要求检查的各项资质条件(主要是师资和设备)作了充分准备,整理了各项数据和资料。1986年10月23日,检查组向国家教委报送了《复查大连市教育学院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肯定我院是一所建院较早、有较好的工作基础、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的学院。

《意见》指出,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特点突出。几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对教育学院的建设是重视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逐年有所充实。现学院办学条件基本具备,特别是培训经费逐年增加,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在全国教育学院中是比较好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

第一、要加快中学教师的培训步伐。第二、要做好学院今后十年发展规划。应按中学教师总数的5%定脱产班人数,按15%定函授班人数。要缜密考虑本、专科比例,长训与短训比例,师训与干训比例。第三、应调整充实现 有专业。第四、要解决教师的充实提高问题。

此外,还就解决校舍、经费、仪器设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六是师训、教研、干训等业务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师训工作从1984年以后,逐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院既办职后高师学历教育,还承担职前高师教育;既办脱产、夜大、函授三种形式的长期培训,又办适应岗位职务需要的短期培训,还承担《专业合格证书》培训;既办中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又办小学教师大专班的培训;既办专科层次的培训,又办本科层次的培训。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联系中学教改实际,进行了课程改革。例如,在八三届政治本科班和八五届政治专科班增设了《当代政治与国际关系》、《毛泽东思想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民法与经济法》等新课。其他专业也分别增设了《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初等数学专题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专题课》,对学员了解国内外科研新成果,拓宽知识面,提高辨析能力,从高层次掌握运用中学教材,提高教学质量都大有益处,受到学员普遍欢迎。

中小学教研、职业技术教育教研面向实际,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把握各个时期的特点,直接服从于基层需要,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电化教学教研部与学院各部密切合作,制做大量优秀教学课录象片,还在检查各基层学校电化教学情况、交流先进电化教学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教育教研活动也十分活跃,效果明显。农教室,面向全市市区以外的五个县(市)、区、128个乡(镇)和1560个村,其中包括5所农业中等技术学校,8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及128所乡(镇)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

1988年,学院教研部门中层建制有所变化。这一年,原大连市教育局与大连市第二教育局撤销,组建成大连市教育委员会后,为了理顺业务关系,于1988年10月将原大连市第二教育局职工教育处教研组,赳归大连教育学院建制,机构名称为职工教育教研室,对外名称为:大连市职工教育教研中心。其具体任务是:协助教委有关处室承担全市各级各类企业职工中专、职工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对职工中专、职工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职工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对职工中专、职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总结先进教学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并加以推广;不定期地举办师资短期培训,提高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负责全市职工教育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的大纲、教材编写、考试命题和评卷工作,并承担职工中专抽考、命题、评卷和职工高中毕业统考命题评卷任务等。

干训部从1984年撤销,工作内容并人政史系后,干训特点受到削弱,于1986年3月又恢复了独立的干训部。干训部恢复以后,特别是1989年以来,在市教委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工作的指示,于1992年完成岗位达标培训。干训部连续被评为省、市干部教育先进单位。

七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首先是1986年,鉴于我院和原实验中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市政府、市教委的支持下,与我院合校办学的实验中学换建校舍,在原实验中学工厂旧址即西岗区联合路联兴巷4号新建建筑面积6332平方米教学大楼,1987年8月。原实验中学迁至新建教学大楼,我院校舍一下子增加了6000多平方米,从而解决了两校校舍不足的矛盾。其次是1987年兴建的2853平方米图书馆于1988年竣工投入使用,5000平方米实验大楼也于1995年6月竣工使用。1987年引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师范教育师训设施的贷款70万美元,添置、充实了教学设备。学院建立完善了12个实验室和语音室、计算机室,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992年学院还成立了有关的商行和公司,为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八是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调动全院教工的积极性。1.1986年下半年,学院开始了有限额、按标准的职称评定工作。大连市职改领导小组于1988年6月批准我院师训系统副教授43人,讲师86人,教研系统高级教师54人,一级教师41人。2.积极解决教工住房困难。这一期间曾三次分房,解决和改善了一百几十名教职工住房问题。

九召开了承上启下的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1989年12月26日,于石川院长在大会上作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开创教育学院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在今后任务中首次提出师训工作在继续完成学历达标培训任务的同时,按照先实验、后铺开的原则,将培训的重点逐步地、稳妥地、科学地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此后,1993年、1994年初,高中教师的”三沟通“学历培训分别开始,四年后陆续结束,至此中学教师学历补偿培训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稳步进行了开展继续教育的调查工作和七个教学专业开继续教育讲座课的试点工作。学院派出40名教师组成的调查组,历时21天深入两区一县12所中学调研,写出了《关于在中学教师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出了要求学院教师深入基层,主动、热情、扎实地为基层服务,要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既是专家型,又是管理型的教师队伍。1992年进行了继续教育的试点讲座,开出了《中学化学疑难问题研究》、《微型试验课程探讨》、《计算机应用》、《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辅导方法》等课,对继续教育工作有了初步的体会,积累了一定经验。

十是顺应形势发展,广开办学门路,为大连基础教育事业多做贡献。1991年成立了”文化科技培训中心“,成为全市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骨干。从1991年开始在大连电视台开设《教育天地》栏目,大连教育学院负责录像、摄制、提供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资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在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南巡讲话“的基础上,学院领导决定广开办学门路,在保证完成原培训任务基础上开始招收非师范专业学生,从各方面加强学院建设。经上级有关部门的同意,1993年起,我院先后举办了旅游、文秘、计算机等专业大专班。有的系与市劳动局联合培训下岗职工,使之掌握新的业务技能。

十一是开展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不仅编印出版《大连教育学院学报》、《教研通讯》、《教育资料》等刊物开展国内学术讨论、交流信息,而且还开展了国际间的交流活动。1990年我院开始承办美中联办的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以后每年均在暑期举办,扩大了我院的影响。与中美师范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联系。

在国家教委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帮助下,一九八七年接受了日本国日中老年交流中心赠送的数千册日本语图书,一批日本语教学音像资料和一套视听教材。一九九三年由日方提供部分资金,学院又办了《中学日本语教学资料》季刊,为大连市中学日本语教师提高日本语水平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创造了新的条件。

十二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教委外资贷款的决定,1987年6月,学院与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签订了《关于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培训在职教师的项目意向书》。自贷款项目执行以来,学院非常重视贷款项目的人员培训工 作,先后多次派人参加各种培训班。此外,也不断选派教师、教研员外出脱产进修,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特别是教研部门每年有定期的集中学习业务、提升素质的活动,在加强和改善为基础教育和基层学校服务中,方法、手段不断进步,受到基层欢迎。

开拓创新时期(1996年一2004年)

1995年9月,市委任命徐玉学为院长。同年11月,学院召开了首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王安俊任党委书记,正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大会审议通过了学院”九五“改革和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即在同类院校中”创一流教育学院“。大会议定,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完成办院思想的两个根本转移。即师资培训由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转移,教研工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大会还制定了关于师训、干训、教研、科研、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条件、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九项具体工作目标。为实现九项目标,会议提出了四项保证措施,即:一是适应形势,找准位置,发挥优势,确立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二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良好院风。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群众把这次党代会的精神概括为”1294工程。大会之后,徐玉学院长主持制定了学院改革和发展的“九五规划”,并于1996年4月召开的第五次教代会上审议通过。

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有些内容又作了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九九九年暑期开始,为了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及时提出全院师训、干训和教研工作等各项主业,全部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个重心转移。

为了顺利推进“九五”规划的实施,确定新形势下的办院思想和工作思路,于1996年下半年和1999年下半年先后两次开展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实施和推进继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全院性系列大讨论,以达到统一认识、集中智慧、步调一致干大业的目的。同时在工作部署的落实中,始终紧紧抓住了这样三项原则:1.鼓励与引导全院教职员工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有思路才有出路的观念,清楚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以此来激励大家树立“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2.狠抓落实,树形象、出精品,恪守“有为才有位”的理念,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进事业的发展。要求每个教职工做最好的文章,干一流的业绩,适应形势变化而变化,用实实在在的贡献来寻求自身存在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凝聚人心,培养队伍。努力使每个教职工都成为大连教育学院靓丽的名片,以此来树立学院在全市教育系统和全国同类院校中的良好形象。

2000年8月,市委任命陈利民为学院党委书记,9月任命王永和为院长。2001年3月,学院召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进行了第二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4月12日中层干部竞聘工作圆满结束,4月30日,全院教职工聘任工作宣告完成,标志着教育学院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在1998年的基础上又跃上一个新的层面。

其后,学院干训、师训、教研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遵循“十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着“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起来。

2002年7月,陈利民调市委工作,市委决定由王永和兼任党委书记。“九五”期间和“十五”的前两年,是教育学院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从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质量以及学院定位和改革战略的确定等诸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一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了师训工作向继续教育的重点转移。二是干训工作取得突破性业绩。“九五”期间,干训工作坚持了以学促变的原则,把对中小学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由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上。三是在探索、研究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色和规律方面上水平、出精品,取得了显著成果。四是教育科研工作提升了层次。学院重新定位科研工作,加大科研资金投入。1996年4月“教代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科研工作的意见》,制订了《科研成果奖励实施细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五是抓电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1996年5月,大连市电教馆划归学院管理,改称电教部。1998年电教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电教馆在对全市中小学电教工作调研基础上,加强了每年对基层学校电教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指导,提高了基层电化教学质量。1999年市教委决定由我院电化教育馆负责组建大连教育信息网,中心站工程于当年完成。2000年我院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大连教育学院局域网综合布线及多功能演播厅系统集成等工作。10月,我院与广电局共同开发的大连远程教育网正式开通。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九五”以来,学院在经费上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支持教师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进修。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政策帮助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七是努力加强办学环境建设,院领导班子多方筹集资金,自1996年至2000年形成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环境建设的小高潮。主楼接层罩面、拆掉锅炉房、实现集中供热、新建机算机房、铺设草坪等等,办学条件发生空前变化。2001年至2002年新一轮大投资、高标准的建设工程尤其是7000平方米教学大楼的落成、办公楼的全面改造装修、多功能演播厅和电子阅览室的建造,使教育学院的实力达到新的高度。八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院党的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都切实得到加强。1997年、1998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大连市一流领导班子。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严肃抓好”两课“、”三进“工作,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并结合我院实际狠抓落实。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扬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优势,学院1996年开始工会建家活动,团委坚持开展团员青年”双学“活动,还以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对群众进行了主旋律教育、科学”三现“教育、法制宣传教育。2001年和2002年,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院党委提出要求,进一步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全力加强党风、院风建设,努力创建“尊师重教、开拓进取、崇尚先进、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院风,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院党委始终重视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工作,一方面配备力量加强职能部门,另一方面从经费上保证老同志们的康乐活动和医疗、福利费。此外,在任领导及时向老同志通报院情,听取意见,使老同志在健康安度晚年中能继续对学院和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九是2004年春季进行了第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了中层干部队伍,重新整合了人力资源,增强了一线教学力量。

改革转型时期(2005——)

进入新世纪后,教师教育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国家教师教育政策调整。提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主要由全日制师范院校承担;二是教师教育责任主体多元化。普通高校、师范院校、社会机构进入教师培训市场。双重冲击之下,教育学院的政策优势逐渐失去,一统天下不复存在,全国范围内许多教育学院走向边缘化,被合并、联合、改制,教育学院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次改革转型

2004年秋季,市委调整学院领导班子,靳雁涛任党委书记,王允庆、骆东升、张淑萍先后出任院长。调整后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关系学院命运前途的第一次改革转型的重大决策:从传统教育学院向新型教育学院转变,从传统“两中心、五个基地”功能向构建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转变,把学院建成和谐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一流教育学院。

“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

2005年上半年,全面体现改革转型理念、纲领、策略、步骤、措施的《大连教育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

第四轮人事制度改革实施

2005年秋季,第四轮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本次改革,在全国首开先河,打破沿袭半个世纪之久的师训、教研各立门户的模式,撤消了师训系统以学科分类的各教学部和以教研为职能的教研部,重新整合人力资源,创建了研训一体教师教育的全新机构:高中教师教育中心、初中教师教育中心、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学前教师教育中心、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成人教育教师教育中心、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同时为适应经济、政治和教育发展需要,拓展学院服务空间和功能,创立了教育服务系统:学习质量监测中心、学校发展评估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成功学习者”辅导中心和统管成人学历教育工作的学历教育中心。

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在人事制度改革的人力支持下,学院干部培训、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育服务等诸多方面工作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和巨大发展。

教师教育充分彰显“研训一体”、“校本研训”、“网络支持”三大基本特色,开展了倾向农村教育的“原野行动”、倾向薄弱学校的“绿洲行动”、倾向职业学校的“鲁班行动”;启动了面向中小学校长的“火车头计划”、面向高中教育的“抢占制高点行动”、面向成人教育的“燎原计划”、面向学前教育的“春园计划”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在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创立和逐步健全了以学院为统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桥头堡,以基层学校为前沿阵地的三级培训和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了区域教师教育业务统领,把教师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学历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以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规范的制度管理和稳定的教学质量在巩固已有成绩基础上不断发展。2007年,顺利通过省成人高等教育评估组的考核验收。2008年,在扩大网络教育和提升办学层次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招生数量较之上一年成倍增长,生机勃勃,成果喜人。

作为第一次改革转型新生事物的教育服务工作,在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和学院自身提供决策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贡献,不断地开拓学院的服务空间和服务功能,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发展势头方兴未艾。附属中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高考成绩逐年提高,连创佳绩,已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将教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及能力水平的提高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向更新高度跃升的战略任务认真抓紧抓实,将2007、2008、2009连续三年确定为“教职工素质提高年”,加大投入,集中力量,以学术讲座、高端论坛、教育沙龙、读研读博和国内外访问进修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已经取得可喜成果。

进入“十一五”后,学院办学实力空前增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内部管理更趋规范,绩效考核成绩显著,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人心凝聚团结和谐。对学院发生的深刻、革命性变化,教育部、教育厅、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国内同行高度评价,基层学校热烈欢迎,各级媒体密切关注,大篇幅高密度连续宣传报道。

在成功面前,学院领导班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2008年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上,学院党委作出又一次重大决策——进行第二次改革转型。

二次改革转型是抓住影响和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教职工素质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教师教育形势的需要,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核心,以大学本质属性和大学教师角色意识回归为重点,以建设一支与学院功能相适应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为途径,以高标准承担区域教师教育业务统领为目的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在第一次改革转型成功解决办什么样教育学院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办好教育学院的问题,促进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为适应二次改革转型的需要,2008年,学院实施了第五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双向选择,进一步合理配置了人力资源并增设了协调机构:教师教育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教师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以更好地实施教师教育的业务统领,开创教师教育等各项工作新局面。[1]

参考资料

1.大连教育学院网站。。。大连教育学院建于1952年10月,是一所市政府直接领导,独立设置的成人本科院校,承担全市初、中等教纪检监察室

上一篇:大连市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下一篇:大连大学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板(模板)m71b

最近关注


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板hfh

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阜新矿务局职工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属性 成人高校...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业设置涵盖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 大学毕业证样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院是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住...

  • 微信号
  • 有疑问请电
  • 手机版访问
二维码